这首元代诗人陈宜甫的《双耳忽鸣》描绘了诗人突然听到异响的感受。首句“双耳忽尔鸣”以简洁的语言点出主题,意指耳朵忽然间响起声音,这声音并非人间寻常所闻。接下来的“似非人籁传”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声音的神秘和非自然,暗示它可能源自自然界的某种奇特现象。
“晴雷殷白昼”将这声音比喻为晴天中的雷声,但又不同于真实的雷鸣,因为它在白天清晰可闻,且带着一种不寻常的力度。“石涧奔寒泉”则将声音与流水相联,可能是山涧中冰冷泉水冲击岩石的声音,既描绘了环境,也增添了听觉的层次感。
“曾瑟固宜舍,陶琴可无弦”两句,诗人借古乐器“曾瑟”和“陶琴”来表达对这神秘声音的沉思。曾瑟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而“舍”字暗示了放弃常规的音乐享受,转而倾听这自然之声;陶琴则是无弦之琴,象征着无需外物装饰,只需心灵去感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
最后,“冥心试静想,触类问苍天”揭示了诗人深入内心,试图通过这奇异的听觉体验来与宇宙对话,寻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