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耳忽鸣

双耳忽尔鸣,似非人籁传。

晴雷殷白昼,石涧奔寒泉。

曾瑟固宜舍,陶琴可无弦。

冥心试静想,触类问苍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宜甫的《双耳忽鸣》描绘了诗人突然听到异响的感受。首句“双耳忽尔鸣”以简洁的语言点出主题,意指耳朵忽然间响起声音,这声音并非人间寻常所闻。接下来的“似非人籁传”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声音的神秘和非自然,暗示它可能源自自然界的某种奇特现象。

“晴雷殷白昼”将这声音比喻为晴天中的雷声,但又不同于真实的雷鸣,因为它在白天清晰可闻,且带着一种不寻常的力度。“石涧奔寒泉”则将声音与流水相联,可能是山涧中冰冷泉水冲击岩石的声音,既描绘了环境,也增添了听觉的层次感。

“曾瑟固宜舍,陶琴可无弦”两句,诗人借古乐器“曾瑟”和“陶琴”来表达对这神秘声音的沉思。曾瑟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而“舍”字暗示了放弃常规的音乐享受,转而倾听这自然之声;陶琴则是无弦之琴,象征着无需外物装饰,只需心灵去感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

最后,“冥心试静想,触类问苍天”揭示了诗人深入内心,试图通过这奇异的听觉体验来与宇宙对话,寻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115)

陈宜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徐州读黄楼碑

黄楼灰烬馀,基峙东门外。

雄碑刻石赋,烈火烧不坏。

美哉词翰人,光焰好文彩。

世间两奇绝,呵护有神在。

风流尚可想,山川见英迈。

清河通渺茫,黄河急流会。

堤防太守功,一力去民害。

重城不沮洳,至今感遗爱。

我来立斜阳,一读一再拜。

企慕贤弟兄,清光照千载。

形式: 古风

送琴与阎子静承旨

我从西陲来,只挟书与琴。

书以阅古道,琴将回古心。

谁谓今之人,寥落无知音。

先生一邂逅,磊磊开胸襟。

慨然志气合,起我击节吟。

请君弹文王,周雅尚可寻。

再理杏坛操,鲁风尤所钦。

莫调出塞曲,游子悲难禁。

君归抑何赠,所愧无瑶琳。

举琴以送君,聊比双南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旧扇吟寄程雪楼廉使

去秋藏箧中,依旧明月在。

携持骨格轻,发挥力量大。

四海蒙清风,炎官悉除害。

不以用舍期,握手永相爱。

形式: 古风

留忠斋承旨南归蒙寄广香盐梅作别

渴心久生尘,鼻孔徒撩天。

岂意留夫子,修书念臞仙。

奇香清垢衣,盐梅止馋涎。

气味忆吾土,安得随归鞭。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