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藤行

君不见四明山下寒无粮,九月种麦五月尝。

一春辛苦无别业,日日采藤行远冈。

山深无虎行不畏,老少分山若相避。

忽然遇藤随意斫,手触藤花落如猬。

藤多力困一颦呻,对面闻声不见人。

日昃将来各休息,妻儿懒拂灶中尘。

须臾叩门来海贾,大藤换粮论斛数。

小藤输市亦值钱,籴得官粳甜胜乳。

明朝满意作晨炊,饱饭入山须晚归。

南村种麦空早熟,逐日扃门忍饥哭。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没看见在四明山下,冬天没有粮食,九月种麦,五月就能尝到。
整整一个春天辛勤劳作,没有别的营生,每天都要去远处的山坡采集藤条。
山深处没有猛虎,行走也不必害怕,老少村民各自避开山林劳作。
突然遇到藤蔓就随手砍下,手触藤花,如同刺猬般纷纷落下。
藤蔓太多,力气耗尽,每喘息一下都痛苦不堪,对面说话也看不见人。
太阳偏西,大家各自歇息,妻子儿女懒得清理灶中的灰尘。
不久有人敲门,是海边来的商人,用大藤交换粮食,按斛计量。
小藤也能在市场上卖钱,买来的官米比奶还甜。
明天早晨满怀满足地做饭,吃饱后傍晚才返回山里。
南村种的麦子过早成熟,他们天天关门忍受饥饿哭泣。

注释

四明山下:指代四明山地区。
寒无粮:寒冷且缺乏粮食。
五月尝:指收获的季节。
一春辛苦:整个春天的辛勤劳动。
日日采藤:每日采集藤条。
远冈:远处的山岗。
山深无虎:山中没有猛兽。
相避:相互避开。
藤花落如猬:藤花掉落的样子像刺猬。
力困:力气疲惫。
颦呻:皱眉呻吟。
日昃:太阳偏西。
休息:歇息。
海贾:海边的商人。
斛数:以斛为单位计量。
官粳:官府分配的稻米。
甜胜乳:比牛奶还甜。
明朝:明天。
晚归:傍晚回家。
南村:南方村落。
早熟:过早成熟。
扃门:关门。
忍饥哭:忍受饥饿哭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四明山下农民艰辛的生活。诗中以“君不见”开头,引出农人在严寒季节种植麦子,五月就能收获的情景,展现出他们勤劳与坚韧。春日里,他们没有其他生计,每日攀爬远冈采集藤条,尽管山深虎少,但生活艰难,连休息时都带着疲态。

诗人通过“忽然遇藤”至“对面闻声不见人”的描述,展现了采藤过程中的紧张与神秘感,藤花如猬落下,象征着劳动的繁重。傍晚归来,家中妻儿懒于炊事,反映出生活的贫困。海贾的到来带来了些许希望,大藤可换取粮食,小藤也能在市场上换钱,买来的官粳米虽甜,却只能勉强果腹。

然而,丰收的南村麦子却无人收割,因为农人为了换取粮食,不得不忍受饥饿,每天关门哭泣。整首诗以采藤为线索,生动展示了南宋末年至元初时期农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

收录诗词(485)

戴表元(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中过泉教张子开(其一)

平生剡梦十八九,短策还经静者居。

一曲好溪山起处,数声疏雨雪初来。

形式: 七言绝句

俞光远父子归马岙兼托问讯故旧

君不见深山野马生龙驹,又不见荒林老鹰鸠作雏。

男儿似种世所少,俞郎三世成清儒。

祇今道路满尘土,大袖已觉妨奔趋。

提携逐食何足羡,羡子有策宁亲躯。

蠲符昼行鸡犬静,餐钱下岁鲑鱼须。

机神有馀自静重,蔚蔚老气生眉须。

高堂百客森冠裾,四座指点看明珠。

谁能对此心不动,归来转觉群儿愚。

峡南云深山气冷,今岁亦闻愁旱枯。

但怜四壁愈憔悴,傍人解笑吾人迂。

书来隔宿发梦寐,便买舴艋随僮奴。

山篱语喧听楖栗,晚阁妆罢悬蜘蛛。

暂违相见喜定剧,胜似朝夕趋庭隅。

因子此去传区区,先从贤翁到吾徒。

刘郎癯绝今更癯,香岩老人安稳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信府同知黄侯名其读书之室曰广居

隘夫护藩畛,得少便有馀。

达士心旷然,清明如太虚。

海岳陈鼎俎,羲驾走轩车。

唯诺无不行,尚怀豚与鱼。

嗟兹山城氓,憎长逮其胥。

好语朝索茅,怒攻昼攘裾。

侯来未数月,眉头笑舒舒。

退食扫一室,焚香展群书。

举头窗楹间,有榜揭广居。

力行守仁义,邹公不欺余。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南山下行

南山高,北山高,行人山下闻叫号。

旁山死者何姓氏,累累骸骨横林皋。

鸟喧犬噪沙草白,酸风十里吹腥臊。

中有一人称甲族,蔽膝尚著长孺袍。

不知婴触为何罪,但惜贵贱同所遭。

妻求抱尸诸子哭,魂气灭没埋蓬蒿。

人言杀身由货宝,山村岂得皆权豪。

一言不酬兵在颈,性命转眼轻鸿毛。

龙争虎斗尚未决,六合一阱何所逃。

振衣坐石望太白,寒林夜籁声溞溞。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