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乐.华春堂分韵同赵学舟赋

隐市山林,傍家池馆,顿成佳趣。

是几番临水看云,就树揽香,诗满阑干横处。

翠径小车行花影,听一片春声人笑语。深庭宇。

对清昼渐长,闲教鹦鹉。芳情缓寻细数。

爱碧草平烟红自雨。

任燕来莺去,香凝翠暖,歌酒清时钟鼓。

二十四帘冰壶里,有谁在箫台犹醉舞。吹笙侣。

倚高寒、半天风露。

形式: 词牌: 大圣乐

翻译

隐藏在山林深处的居所,邻近池塘宅院,忽然间变得情趣盎然。
不知多少次,我站在水边赏云,靠着树丛嗅花香,栏杆上写满了诗篇。
绿色小径上,车辆驶过花影婆娑,耳边传来人们的欢笑声和春天的声音。
庭院深深,阳光明媚,悠闲地教鹦鹉学舌,慢慢品味着芬芳的情感。
我爱那青草如茵,烟雾缭绕,落日映照下的红雨,任凭燕子飞来飞去。
香气凝聚,翠绿温润,每当歌声酒香飘溢,钟鼓声响起,都是美好的时光。
在这二十四扇冰清玉洁的帘幕后,是否还有人在箫台上沉醉起舞,与吹笙的人相伴。
倚靠在高高的寒风冷露中,思绪飘渺。

注释

隐市:隐藏在市场之外的隐居之地。
傍家:邻近人家。
佳趣:美好的趣味或意境。
临水看云:在水边欣赏云彩。
诗满阑干:栏杆上写满了诗。
春声人笑语:春天的声音和人们的笑声。
芳情:美好的情感或香气。
碧草平烟:青草丛中的薄雾。
吹笙侣:吹笙的伴侣或同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山林居所,周围有池塘和精致的建筑。诗人在这里享受着自然之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诗中“隐市山林”、“傍家池馆”等句,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理想居所。"顿成佳趣"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环境的喜爱和满足。

"是几番临水看云,就树揽香,诗满阑干横处"这几句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感受,他时常靠近水边观赏云彩,在树下品味花香,而他的诗作也如同横挂的竹简,充满了文采。

接下来的"翠径小车行花影,听一片春声人笑语。深庭宇",则描绘了一种悠闲的情景,小车在绿意盎然的小道上缓慢前行,周围是花的投影和四处传来的春天的声音及人们的欢笑声,这一切都融汇在深邃的庭院之中。

"对清昼渐长,闲教鹦鹉。芳情缓寻细数"表明诗人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对着渐长的白昼,悠闲地教授鸟儿说话,同时他也在细细体味和回忆那些愉悦的情感。

"爱碧草平烟红自雨"则是对周围景色的一种描绘,青翠的草地、淡淡的烟雾和偶尔落下的春雨中带着红色的花瓣,这一切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画面。

"任燕来莺去,香凝翠暖,歌酒清时钟鼓。二十四帘冰壶里,有谁在箫台犹醉舞"这些句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无拘无束地享受着燕子的来去和花香的沁醉,同时也享受到清凉的时光中钟鼓的声音,甚至有人在冰冷的酒壶旁还沉浸在昨夜的醉舞之中。

最后"吹笙侣。倚高寒、半天风露"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诗人仿佛在空中的某处,与朋友们一同吹奏着笙,依靠在高高的冷清之处,只有半天的风和露水相伴。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小重山.题晓竹图

淡色分山晓气浮。疏林犹剩叶,不多秋。

林深彷佛昔曾游。频唤酒,渔屋岸西头。

不拟此凝眸。朦胧清影里,过扁舟。

行行应到白蘋洲。烟水冷,传语旧沙鸥。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小重山.赋云屋

清气飞来望似空。数椽何用草,膝堪容。

卷将一片当帘栊。难持赠,只在此山中。

鱼影倦随风。无心成雨意,又西东。

都缘窗户自玲珑。江枫外,不隔夜深钟。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小重山.烟竹图

阴过云根冷不移。古林疏又密,色依依。

何须喷饭笑当时。筼筜谷,盈尺小鹅溪。

展玩似堪疑。楚山从此去,望中迷。

不知何处倚湘妃。空江晚,长笛一声吹。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丑奴儿/采桑子.子母猿

山人去后知何处,风月清虚。来往无拘。

戏引儿孙乐有馀。悬崖挂树如相语,常守枯株。

久与人疏。闲了当年一卷书。

形式: 词牌: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