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阳

黔阳水冷山刺天,千年积瘴生绿烟。

行人暮入不知出,但闻猩猩子规啼耳边。

蛮歌夜深遏云上,和我车前铎铃响。

清时幸少豺虎乱,劳生久绝风云想。

江山故国是耶非,空拟孤帆他夜归。

闻道江乡春雨后,桃花新涨鳜鱼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黔阳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深沉的情感色彩。

首先,“黔阳水冷山刺天,千年积瘴生绿烟。”这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黔阳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水冷山高,云雾缭绕,山峰直插云霄,千年累积的瘴气化为绿色的烟雾,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这里的“水冷”不仅指气候寒冷,也暗示着环境的清冷与孤独,而“山刺天”则形象地展现了山峰的峻峭与挺拔。

接着,“行人暮入不知出,但闻猩猩子规啼耳边。”这两句通过行人的视角,进一步渲染了黔阳夜晚的寂静与荒凉。暮色中,行人迷失在茫茫的山林之中,只能听到远处猩猩与子规鸟的啼鸣声,仿佛是在为这孤独的旅程伴奏。这种声音的描写,既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示了行人的孤独与迷茫。

“蛮歌夜深遏云上,和我车前铎铃响。”这两句描绘了当地民族的风俗与生活场景。夜深人静之时,传来阵阵悠扬的歌声,似乎能穿透云层,与远处的车铃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而又充满异域风情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黔阳人民的热情与豪放,也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和谐。

最后,“清时幸少豺虎乱,劳生久绝风云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今社会安宁稳定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动荡岁月的怀念。在和平的年代里,人们得以远离战争与苦难,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然而,诗人内心深处仍怀揣着对风云变幻、壮志未酬的向往,展现出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江山故国是耶非,空拟孤帆他夜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面对眼前的江山美景,诗人不禁思绪万千,想象着自己如同一叶孤舟,在未来的某个夜晚,独自返回那遥远的故乡。这种情感的抒发,既是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是对自己漂泊生涯的一种反思。

“闻道江乡春雨后,桃花新涨鳜鱼肥。”这两句描绘了春天江乡的景象,桃花盛开,江水上涨,鳜鱼肥美。这样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预示着新的希望与机遇的到来。同时,这也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

综上所述,这首《黔阳》诗通过对黔阳地区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丰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感受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江上夜望

推篷失孤鹤,双桨倚兰皋。

云浮江空处,无人月自高。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豪]韵

黄陵庙(其一)

地老天荒处,千秋帝子心。

人间离最古,竹上泪犹深。

目断珠邱杳,魂归澧浦阴。

至今呜咽水,一十七弦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黄陵庙(其二)

远祀常留楚,焚山断自秦。

波涛犹阻客,风雨自随身。

香草皆遗蜕,湘累是替人。

扬灵如可接,我亦唱迎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三江口阻风

槲叶阴中水雾腥,鹧鸪啼处一舟停。

无端浪挟巴丘白,不尽天垂梧野青。

窗外三江流浩浩,雨馀七泽气冥冥。

风波如此来何事,日暮愁心满洞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