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桂芳的作品,以疾病中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为题材,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首句“病中不悟死还生”,揭示了诗人身处病痛之中,对生死界限的模糊认知,流露出对生命的深深感慨。次句“起对妻儿泪眼倾”,描绘出诗人与亲人的情感交流,泪水满目,亲情的温暖与疾病的苦涩形成对比。
第三、四句“竹月当窗如汞走,松风落涧似洪声”,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流动的汞,形象地写出夜晚的寂静与月色的流转;松风则如涧水轰鸣,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这两句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第五、六句“梦寻故友多迷路,愁认乡关只隔城”,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梦中寻找旧友却迷失道路,现实中的归乡之路似乎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故乡的深深怀念。
最后两句“何似往来棠樾里,一双文鹿驾车行”,诗人想象在故乡棠樾之地,与文静的鹿共驾一车,生活宁静而惬意,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生动,通过病中体验和梦境,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家乡的眷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