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瀑布

谁将织女机头练,贴出青山碧云面。

造化工夫不等闲,剪破澄江凝一片。

怪来洞口流呜咽,怕见三冬昼飞雪。

石镜无光相对愁,漫漫顶上沈秋月。

争得阳乌照山北,放出青天豁胸臆。

黛花新染插天风,蓦吐中心烂银色。

五月六月暑云飞,阁门远看澄心机。

参差碎碧落岩畔,梅花乱摆当风散。

形式: 古风

翻译

谁会把织女的织布机上的丝线,纺织成青山和碧云的图案。
工艺精湛,非同寻常,如同剪裁澄净的江面,使之凝固成一幅画。
为何洞口传来悲鸣,怕冬天白天也会飘起雪花。
石镜失去了光泽,只留下对愁思的映照,秋天的月光照在头顶,漫长而寂寥。
渴望阳光能照耀到山北,让青天开阔,舒展胸怀。
黛色的新花在狂风中摇曳,突然绽放,中心如银色火焰般灿烂。
五月六月炎热的云朵飘过,从远处阁楼看去,织女的织机清晰可见。
织物的碎屑落在岩石边,像梅花随风散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画,通过织女机头的比喻来表达对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的赞美。织女通常指牵牛星,即织女神话中的女主角,她的织布技艺在这里被用来形容瀑布如织物般的流动与层次。

诗人通过“贴出青山碧云面”一句,将庐山之巅的瀑布与天空相连,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下来的“造化工夫不等闲,剪破澄江凝一片”则表现了大自然不懈怠地在创造美丽景色,而瀑布如同被神仙之手剪断的精致艺术品。

然而,“怪来洞口流呜咽”却带有一丝神秘与哀伤,似乎瀑布的声音在诉说着什么。紧接着“怕见三冬昼飞雪”则是对季节变化的一种感慨,瀑布也许在寒冷的冬日里显得尤为凄美。

“石镜无光相对愁”中,石镜喻指静止不动的水面,而其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诗人心中充满了愁绪。随后的“漫漫顶上沈秋月”则将庐山之巅与深沉的秋夜相连,再次强调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争得阳乌照山北,放出青天豁胸臆”中,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超越世俗束缚的自由,通过对庐山瀑布的观察来获得内心的解脱。接下来的“黛花新染插天风,蓦吐中心烂银色”则是对瀑布美丽景象的一种形容,其如同用黛墨描绘出的艺术品一样夺目。

诗歌最后两句,“五月六月暑云飞,阁门远看澄心机。参差碎碧落岩畔,梅花乱摆当风散。”则是对庐山瀑布在夏季景色的描绘,瀑布如同一台精妙的心机,而梅花在风中摇曳,显得格外生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将庐山瀑布的壮丽与诗人内心世界的交织展现给读者。

收录诗词(19)

张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屡举进士不第,寄情诗酒,慕李太白之高致,其诗风受李白、李贺、贯休影响较深。擅长古风,多抨击黑暗现实,同情人民疾苦,有《歌诗集》一卷。其子张瀛,亦擅诗,事五代南汉,官至曹郎。孟郊推重其诗,当误。另参《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第223页

  • 字:太碧
  • 籍贯:旧说为唐德宗贞元中
  • 生卒年:载《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

相关古诗词

林书记蔷薇

东风折尽诸花卉,是个亭台冷如水。

黄鹂舌滑跳柳阴,教看蔷薇吐金蕊。

双成涌出琉璃宫,天香阔罩红熏笼。

西施晓下吴王殿,乱抛娇脸新匀浓。

瑶姬学绣流苏幔,绿夹殷红垂锦段。

炎洲吹落满汀云,阮瑀庭前装一半。

醉且书怀还复吟,蜀笺影里霞光侵。

秦娥晚凭栏干立,柔枝坠落青罗襟。

殷勤无波绿池水,为君作镜开妆蕊。

形式: 古风

幽思

金炉烟霭微,锦釭残影灭。

出户独裴回,落花满明月。

形式: 五言绝句

秋日登岳阳楼晴望

三秋倚练飞金盏,洞庭波定平如刬。

天高云卷绿罗低,一点君山碍人眼。

漫漫万顷铺琉璃,烟波阔远无鸟飞。

西南东北竞无际,直疑侵断青天涯。

屈原回日牵愁吟,龙宫感激致应沈。

贾生憔悴说不得,茫茫烟霭堆湖心。

形式: 古风

美人梳头

玉堂花院小枝红,绿窗一片春光晓。

玉容惊觉浓睡醒,圆蟾挂出妆台表。

金盘解下丛鬟碎,三尺巫云绾朝翠。

皓指高低寸黛愁,水精梳滑参差坠。

须臾拢掠蝉鬓生,玉钗冷透冬冰明。

芙蓉拆向新开脸,秋泉慢转眸波横。

鹦鹉偷来话心曲,屏风半倚遥山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