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果僧舍与叶养源论武侯出处作数韵记之

隆中躬耕归,抱膝咏梁父。

谁称此卧龙,名字震东土。

平生惟老庞,忘言各心许。

相从亦何为,誓不入州府。

敲门刘豫州,见我欲安语。

三来信勤恳,定非曹袁侣。

社稷高帝孙,此公更儒苦。

不辞为君起,死生不相负。

呜呼豪杰士,所重在出处。

人言汉丞相,阿衡师尚父。

纶巾拜遗像,英气凛千古。

当时实少年,才二十四五。

风云有时会,人物难浪与。

诸贤诚慷慨,毋劳自夸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所作,标题为《胜果僧舍与叶养源论武侯出处作数韵记之》。通过对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赞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曹操(卧龙)和袁绍(东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士人的评价标准。

首先,诗人提到了隆中躬耕归,这里指的是刘备早年隐居隆中的生活。抱膝咏梁父,则是形容刘备与诸葛亮(即梁父)在隆中相聚时的情景。接下来,“谁称此卧龙,名字震东土”表明曹操的名声如雷贯耳,影响深远。

平生惟老庞、忘言各心许,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豪杰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愿守住一份忠诚和信用的态度。相从亦何为、誓不入州府,则是说这些士人虽然相互交往,但都有誓言,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进入官府。

敲门刘豫州,见我欲安语,表明诗人对于刘备的信任和尊敬。而“三来信勤恳,定非曹袁侣”则是说刘备对人才的三番五次邀请表现了他不同于曹操、袁绍等人的真诚。

社稷高帝孙,此公更儒苦,诗人赞扬的是刘备虽然出身皇族,但他的品格更加崇尚儒家之道,不辞为君起,死生不相负,则是表达了刘备与诸葛亮的深厚情谊和忠诚。

呜呼豪杰士,所重在出处,诗人感叹的是真正的英雄豪杰,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品格和出身。人言汉丞相,阿衡师尚父,则是说人们都称赞诸葛亮如同古代丞相(宰相)一般,而刘备对他则更像父亲一样尊崇。

纶巾拜遗像,英气凛千古,是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最后,当时实少年,才二十四五;风云有时会,人物难浪与,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在年轻时代就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物的赞美和困惑。

诸贤诚慷慨,毋劳自夸诩,是诗人对这些英雄豪杰的品格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不需要自我吹嘘,因为他们的才华和品德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赵唐卿邀游西湖即席赋十二韵

春风客皇州,积雨不得晴。

倚楼望西湖,想见烟水平。

芳时谅难负,胜侣欣来并。

杖藜一萧散,唤船弄空明。

浮云为我开,好鸟为我鸣。

青山次第出,桃李正鲜荣。

华屋何煌煌,缥缈连重城。

都人竞时节,酒舫各斜横。

而我得舒眺,缅然起深情。

风景自千古,扰扰何所营。

大钧实爱物,无使可怜生。

尧民保同乐,吾其获归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友人杨仲能东下以一蹴自造青云分韵得一字

君王急搜罗,九土规混一。

蜀山甚疏远,去者今稍密。

夫君伟才具,文字尤炳蔚。

陆沈簿领中,尘雾昏玉质。

正应著台省,邂逅破回遹。

轻舟下三峡,春浪平如席。

揽观山川奇,感叹日月疾。

便好作谏书,胸愤吐堙郁。

薰风御炉香,天陛踏文石。

此时恨见晚,端不负畴昔。

或求西南州,为国抚贫瘠。

因以寿老亲,绣幰围画戟。

日边岂无心,迟子付异日。

离樽聊共持,愁思黯难释。

勇去仍趣归,修途护眠食。

形式: 古风

送王木叔推官满秩(其一)

听雨宿空山,念当与君别。

起行意无柰,雨声转幽咽。

名贤去莲幕,一郡惨不悦。

人心到无言,冰寒炭故热。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其一)

鼓声霜晓寒,冠盖满衢路。

诏书日边到,使君朝天去。

攀车愿公留,稚耋纷无数。

信哉慈父母,赤子中心慕。

七州浙江东,此邦亦蕃庶。

使君手拊摩,白发缘汝故。

明时急良猷,此行那能驻。

眷眷公岂忘,江城一回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