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其二)次高左藏使君韵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翻译

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蜀江之畔,畅饮狂欢。
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

注释

黔中:即黔州(今四川彭水)。
漏天:指阴雨连绵。
及至: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
霁:雨雪之止也。
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老翁:老年男子,含尊重意。
气岸:气度傲岸。
华颠:白头。
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
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定风波·其二》。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在万里黔中的恶劣气候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情。首句“万里黔中一漏天”形象地写出贵州地区雨量充沛,仿佛天空总是阴沉如漏,连日阴雨让居住的房屋如同在船上摇晃。接着,“屋居终日似乘船”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压抑感。

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困境,当重阳节到来,天空终于放晴,他抓住机会畅饮,借酒消愁,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节日的期待。“催醉”二字,既写出了雨后重阳的清新,也透露出诗人暂忘烦忧的心情。在这样的时刻,他自我解嘲地说:“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即使身处险境,他依然保持着不屈的精神风貌。

最后三句,诗人以豪情壮志收尾,表示自己虽年事已高,但仍有追慕古人、风流自许的气概。他在戏马台南模仿谢安(东晋名臣)的举止,参与驰射活动,显示了他的才情与活力,仿佛与古代的风流人物比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生活场景和个人心境的变化,展现了黄庭坚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遍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拨棹子.退居

归去来。归去来。携手旧山归去来。

有人共、月对尊罍。横一琴,甚处不逍遥自在。

闲世界。无利害。何必向、世间甘幻爱。

与君钓、晚烟寒濑。蒸白鱼稻饭,溪童供笋菜。

形式: 词牌: 拨棹子

河传.有士大夫家歌秦少游“瘦杀人、天不管”.之曲。以好字易瘦字,戏为之作

心情老懒。对歌对舞,犹是当时眼。

巧笑靓妆,近我衰容华鬓。似扶著、卖卜算。

思量好个当年见。催酒催更,只怕归期短。

饮散灯稀,背销落花深院。好杀人、天不管。

形式: 词牌: 河传

画堂春(其二)

摩围小隐枕蛮江。蛛丝闲锁晴窗。

水风山影上修廊。不到晚来凉。

相伴蝶穿花径,独飞鸥舞春光。不因送客下绳床。

添火炷炉香。

形式: 词牌: 画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