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花秋水两相宜,白发于秋更有期。
三十年来无世味,清修除是老僧知。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与人生的哲理。"秋花秋水两相宜",表面上看似赞美秋天的风光,其中“相宜”二字更添一份静谧之美,彷佛在说秋季的花朵和流水是那么地和谐相得,给人以宁静的心境。然而,这种和谐却也掩饰不住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白发于秋更有期"一句,则将时间的脚步带入了诗人的个人经历。白发,象征着岁月的累积和人生的老去;而“于秋”二字,又让这种感觉在秋天更加强烈。在这里,“更有期”可能暗示着对生命终点的期待或者是对未来某种事物的期待,但不论如何,这都是一种宿命的感受。
"三十年来无世味",诗人自述三十年的时光里,他一直与俗世的欲望保持距离。这里的“无”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也隐含着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句“清修除是老僧知”,则是在说这种清净无为的心境,只有长期修行的老僧才能理解。这里的“清修”指的是一种清静无为、远离尘世的生活状态,而“除是老僧知”则强调了这样的心境难以为外人所解,需要通过长时间的修炼和体悟方能达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生命短暂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切体察。
不详
便腹应难饱以书,今年田谷未宽纾。
朋从相过无祗待,自起园中摘我蔬。
贫甚谁传辟谷方,闭门饮水自徜徉。
无求无欲无魔恼,月白庭空一炷香。
山外情知更有山,几多突兀共巑岏。
一从梦到天坛后,转觉丘陵不足看。
忽然镜里一丝丝,老却英雄不自知。
夜半闲来看青史,百年有尽此身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