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舟夜杂忆寄闺人

一更抵死催侬去,才别湘屏。又上吴舲。

摇过垂虹却四更。掩蓬卧听松陵雨,熨遍罗衾。

不放天明。愁要寻人梦避人。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鉴赏

这首《采桑子·舟夜杂忆寄闺人》由清代诗人周星誉所作,描绘了舟中夜行的复杂情感与思绪。

开篇“一更抵死催侬去”,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时间具象化为催促者,生动地表现了夜晚的漫长与等待的煎熬。接着“才别湘屏。又上吴舲”,通过空间的转换,展现了从湘地到吴地的舟行过程,暗含离别与漂泊之感。

“摇过垂虹却四更”一句,以“垂虹”这一江南名胜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舟行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遥远。四更时分,夜色更深,舟行未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期待与不安。

“掩蓬卧听松陵雨,熨遍罗衾”,描绘了舟中夜宿的情景。雨声与风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熨遍罗衾”一词,形象地表现了雨滴落在船篷上,仿佛温暖地覆盖在被褥之上,既是一种物理上的感受,也是情感上的寄托。

“不放天明”,表达了诗人希望时间暂停,不愿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或黎明的到来,体现了对当前情境的留恋与不舍。

最后,“愁要寻人梦避人”,直抒胸臆,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梦中寻找慰藉,却又害怕梦醒后的失落与现实的残酷,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与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舟行夜宿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对离别的哀愁以及对情感寄托的渴望,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收录诗词(92)

周星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

前年听雨双桥下,病酒恹恹。闷谱香弦。

疏柳残灯傍晓天。今宵听雨双桥下,依旧无眠。

陡忆从前。孤烛单衾又一年。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

红闺只恨兰宵短,卸了残妆。倚遍回廊。

月在樱桃树底黄。可怜此夕蓬窗宿,费尽思量。

挨遍凄凉。不信离家夜更长。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

连宵只是心情恶,孤榜寒灯。睡思瞢腾。

红叶声中到石门。想他对坐红窗下,绣幕沉沉。

私语残更。此际箫郎睡未曾。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忆江南.重九日泊舟虎林,水窗无俚戏,与梦西追忆旧游,漫赋十解(其一)

重九节,十载住吴门。

花舫虎丘担菊市,箬篮狮巷买糕人。此景最关心。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