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初晴自御宿川之华严寺

春暮曾无属物心,野行聊得据鞍吟。

路经废苑情通古,水绕苍山意共深。

残日花间浮暖艳,断云楼外卷轻阴。

骚人自昔伤鶗鴂,休苦风前送好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末在野外行走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联“春暮曾无属物心,野行聊得据鞍吟”开篇即点明时节与心境,春末时节,万物归于宁静,诗人漫步于郊野,借着马鞍上的闲暇,吟咏起心中的思绪。这里的“属物心”指的是被外界事物所牵绊的心绪,而“据鞍吟”则展现了诗人随性自在的风度。

颔联“路经废苑情通古,水绕苍山意共深”进一步展开画面,诗人行经废弃的皇家园林,心中涌起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仿佛与历史对话;而蜿蜒的溪流环绕着苍翠的山峦,其深远之意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

颈联“残日花间浮暖艳,断云楼外卷轻阴”描绘了夕阳余晖洒在繁花间的温暖色彩,以及远处飘散的薄云带来的轻柔阴凉,这一静一动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尾联“骚人自昔伤鶗鴂,休苦风前送好音”引用了屈原《离骚》中关于鶗鴂(杜鹃)的哀鸣,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劝慰自己不必过于忧伤,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变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21)

苏舜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 字:子美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48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师黯寄王耿端公

嫉恶曾收柱后冠,淹沦今未复荣班。

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

厩马尚嘶骢奋迅,箧衣犹曝绣斓斑。

风流县尹多才思,时寄篇章与解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闻京尹范希文谪鄱阳尹十二师鲁以党人贬郢中欧阳九永叔移书责谏官不论救而谪夷陵令因成此诗以寄且慰其远迈也

朝野蔚多士,衮然良可羞。

伊人秉直节,许国有深谋。

大议摇岩石,危言犯采旒。

苍黄出京府,憔悴谪南州。

引党俄嗟尹,移书遽窜欧。

安惭言得罪,要避曲如钩。

郢路几束马,荆川还溯舟。

伤心众山集,举目大江流。

远动家公念,深贻寿母忧。

横身罹祸难,当路积仇雠。

卫上宁无术,亢宗非所优。

吾君思正士,莫赋畔牢愁。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暑景

溽暑倦幽斋,纵横书乱堆。

风多应秀麦,雨密不黄梅。

乳燕并头语,红葵向背开。

吟馀晴月上,凉思入尊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夏中

院僻帘深昼景虚,轻风时见动竿乌。

池中绿满鱼留子,庭下阴多燕引雏。

雨后看儿争坠果,天晴同客曝残书。

幽栖未免牵尘事,身世相忘在酒壶。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