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雪浪斋石

四海广大万山立,奇怪崷崒几岩石。

弃而违者庸有之,爱乐每恨沙土蚀。

忽然一旦获所遇,刮垢磨光呈美质。

骚人讽诵脱诸口,世宝不减和氏璧。

东坡居士岂好奇,偶尔得之心良怡。

巨盆沃以清涟漪,脉络雪浪纵横施。

平生我屡哦此诗,恨不见石心飞驰。

何人志古墨写迹,剡藤染就贴东壁。

似是而非不可知,诵诗对画长嗟咨。

形式: 古风

翻译

四海广阔,万山耸立,奇形怪状的山峰几乎都是岩石。
那些被抛弃或违背自然规律的石头,寻常可见,但人们常常惋惜沙土侵蚀了它们。
突然有一天,一块石头遇到了合适的条件,去除了杂质,展现出美丽的质地。
诗人吟咏赞美,使之从口中流传,这些石头如同世上的珍宝,不亚于和氏璧。
苏东坡先生难道只是好奇吗?他偶然发现的美石,使他心情愉悦。
大盆中清澈的水波洗涤着它,它的纹理如雪浪般纵横交错。
我一生中多次吟咏这首诗,遗憾未能亲眼见到石头内部的奔腾。
谁会用古代的墨迹记录下这景象?用剡藤染纸贴在东墙之上。
这石头的真伪难以判断,对着诗与画感叹不已。

注释

四海:指天下、全世界。
崷崒:形容山势高峻险峻。
庸:平常,普通。
沙土蚀:指沙土侵蚀石头。
和氏璧:古代著名的美玉,象征珍贵。
东坡居士:苏轼的别号。
清涟漪:清澈的水波纹。
哦:吟咏,诵读。
剡藤:古代的一种竹纸。
似是而非:看似真实但不确定。
嗟咨:叹息,感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于奇石的喜爱与鉴赏。开篇四句以广阔的视角展示了大自然中山川湖海的壮丽景象,接着转向对奇石的独特情感,既有弃之如敝履,又有爱之如珍宝。这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喜好,更蕴含着诗人对于自然美和生命真谛的追求与思考。

诗人通过“忽然一旦获所遇”表达了对奇石偶得的惊喜,随后以“刮垢磨光呈美质”描绘了对其精心打磨,以彰显其内在之美。接着,“骚人讽诵脱诸口,世宝不减和氏璧”则是将这奇石的价值与传说中的珍宝相提并论,强调其非凡的地位。

下片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东坡居士岂好奇,偶尔得之心良怡”透露出诗人对于奇石的喜爱和对东坡苏轼的仰慕。随后,“巨盆沃以清涟漪,脉络雪浪纵横施”则是对所得奇石进行的细腻描绘。

末尾几句“平生我屡哦此诗,恨不见石心飞驰。何人志古墨写迹,剡藤染就贴东壁。”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段情感经历的回味与留恋,以及希望能够将这种美好永恒下去的愿望。

整首诗流露出浓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深刻体验,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怀、鉴赏雅致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204)

刘学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 字:习之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相关古诗词

天基瑞应宫

金碧耀琼庐,天开绕电区。

乌流周室瑞,蛇断汉家符。

石井腾曦驭,瑶坛布斗枢。

愿将皇极福,敷锡遍康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太湖书怀

清风起平湖,白云生涧阴。

佳时惨不乐,羁思苦难任。

客子热中肠,浩然怀故林。

仲夏倏已过,草木郁萧森。

万物欣有托,吾生何崎嵚。

念昔岁甫冠,自许双南金。

只今堕危涂,不如烟际禽。

山水所素愿,利名非宿心。

何当返故庐,啸傲苍崖深。

两鬓岂长绿,勿枉吴霜侵。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水仙花分韵得鸿字

借水开花体态丰,护畦寒日玉珑璁。

素槃黄盏清尊并,绿箸青簪白发同。

楚楚凌波明振鹭,翩翩遵渚洁飞鸿。

断肠莫赋招魂句,我政怜渠趣未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长句简敬叟季仙兼呈端夫申父晦仲

士生樗散甘嘉遁,頫首衡茅敢尤怨。

良朋益友肯顾临,讲贯渐摩笃明辨。

年来瘖哑瓶守口,俗子污人如避箭。

论交谩说笑金兰,厚貌深情半讥讪。

念君与我情不薄,一忝从游一亲眷。

朅来终日坐书楼,喜剧论文几昏旦。

曲生风味亦不恶,抵死绝交良可叹。

胸中磊磈政须渠,吻噪肠枯赖浇灌。

孟公旧不论升㪷,惊座丰姿发奇观。

富文博学子游子,秀楚翘英颖锋见。

吾虽不敏逐后尘,斩将搴旗共酣战。

祇今便造无何有,相与神期游汗漫。

既无三雅伯仲叔,不有巨杯觯角散。

请观管辂扬子云,欲作九原谁可唤。

酒不离唇元乃就,三㪷顿倾辞绮粲。

二公洞达疏通豪,妙语仍烦下一转。

养浩堂中颙惠然,急吐才华染柔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