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少年

疏疏帘子,层层花气,低低弦语。

香风一丝动,系愁心不住。

莫慢苦吟金缕调,黯灯屏、湘云和雨。

春阴软无力,荡蝶魂来去。

形式: 词牌: 忆少年

鉴赏

这首《忆少年》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画面。

首先,“疏疏帘子,层层花气,低低弦语”三句,以帘子的稀疏、花香的层层叠叠以及低沉的弦乐声,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充满诗意的氛围。帘子的疏疏,暗示了空间的开阔与自由;层层花气,则是春天生机勃勃的象征,充满了生命力;低低弦语,仿佛是远方传来的悠扬旋律,引人遐想。

接着,“香风一丝动,系愁心不住”两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加微妙的情感世界。一丝香风轻轻拂过,不仅触动了周围的景物,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绪,使得愁心无法平静。这里的“愁心”,既可能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可能是对某种情感的难以割舍。

“莫慢苦吟金缕调,黯灯屏、湘云和雨”四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劝诫自己不要过于沉溺于哀愁之中,即使是金缕调这样的优美旋律也无法抚平内心的伤痛。在黯淡的灯光下,诗人似乎与湘云(可能指湘妃竹,常用来象征哀愁)共舞,与细雨交织,这种情景既凄美又充满诗意,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深邃。

最后,“春阴软无力,荡蝶魂来去”两句,以春日的阴柔无力,反衬出蝴蝶灵魂的自由飘逸。蝴蝶在花间飞舞,似乎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穿梭于花丛之间,这既是自然界的生命力体现,也是诗人内心渴望自由、摆脱愁绪的一种寄托。

整体而言,《忆少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对愁绪的挣扎以及对自由的向往,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祝英台近

黛香疏,钗影活,弹烛坐筵久。

两意如针,密密一丝逗。

恰怜身是秋棠,寸肠易断,便值得,恁般娇瘦。

听莲漏。相看悄到无言,回睐更低首。

略露三分,猜索总难透。

也知潮急催帆,相留无计,转含笑,深深劝酒。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醉太平

城高斗横。山高月沉。风吹门外蠃铃。客将行未行。

三声两声。蛩鸣雁鸣。恼伊枕上人听。梦将醒未醒。

形式: 词牌: 醉太平

洞仙歌(其一)江远阁深,人别梦在,镜月留夕,帘波荡春,未免凄益,以感安倩玉龙双翠寄向渌西楼上歌也

淡烟楼阁,认鸾镮红啮。一树春棠韵娇绝。

道相逢匆卒,未便情深,又何分,暗里星眸斜瞥。

髫年知几许,兰浦灵娥,天上团圆好时节。

炙暖十三簧,要唱欢侬,怕翠鸟、向花偷泄。

兀避酒、佯醺泥人怀,悄撚着胸前,紫囊双结。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二)江远阁深,人别梦在,镜月留夕,帘波荡春,未免凄益,以感安倩玉龙双翠寄向渌西楼上歌也

窗铃声寂,又银壶传漏。不语沉沉对残酒。

到筵心烛灺,帘额烟明,还瞒说,凉月弄花时候。

玉鹅衾半摺,四角红麸,浅露鸳鸯一双绣。

梦薄未成眠,倦睐忪惺,看鬓亸、蝉钗斜溜。

恁骨似、缃桃易惊寒,愿身当屏山,护伊纤瘦。

形式: 词牌: 洞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