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鏊在洞庭湖畔建造新居的场景与心境。首句“归来筑室洞庭原”,开篇即点明诗人归隐之意,选择在洞庭湖畔筑屋,展现其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追求。接着,“十二峰峦正绕门”一句,以壮丽的山景衬托新居环境之幽美,暗示诗人所处之地不仅风景宜人,更有深邃的自然之灵。
“五亩渐成投老计,三台谁信野人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晚年生活的规划与期待,以及对自身追求的坚定信念。五亩之地虽小,但对于即将步入晚年的诗人而言,已足够承载其归隐之梦。“三台”可能暗指三台星,此处或借以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也反问世间是否有人能理解其内心的追求与志向。
“郊原便自为邻里,水木犹知向本源。”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新居周边的和谐景象,水木相依,仿佛与自然万物形成了默契的交流,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最后,“莫笑吾庐吾自爱,檐间燕雀日喧喧。”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满足与喜爱,同时通过“檐间燕雀日喧喧”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新居生活的热闹与生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宁静生活与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