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正义与不公之间的冲突,以及最终正义得以伸张的希望。首句“鹰鳣肆虐鹡鸰悲”形象地展示了强者欺凌弱者的情景,鹡鸰象征弱小无辜,鹰鳣则代表那些肆意侵害的强权。接着,“急难翻为投杵疑”表达了在危难时刻,人们对于是否采取行动的犹豫和困惑。
“千古覆盆怨黑狱,十年遇雨出明夷”两句,将历史的不公比作深不见底的覆盆,比喻长久的冤屈如同黑暗的监狱,而“明夷”则是《易经》中的卦名,象征光明被遮蔽,这里指长期的冤屈得不到昭雪。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沉沦,而是看到了希望:“肝肠诉尽彝伦植,寿域筹添天地知。”诉尽心中的愤怒与不平,坚信道德与正义终将得到确立,天地间也将因此而更加明晰。
“只恐观风编不到,短毫聊为写新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记录者的担忧,担心自己的故事无法被完整记载,但同时也以诗歌的形式,留下了这段历史的见证。最后,“足以传矣诗以纪之”,表明诗人通过诗歌,完成了对这段历史的记录与传承。
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对不公的强烈批判,也有对正义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同时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记录的重视与责任感。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传达了对社会公正的渴望和对人性光辉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