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中都太守放灯作律诗五首(其一)

云霄楼观耸神京,蔼蔼笙歌出凤城。

谯漏声传终百刻,将垣禁弛散千兵。

彩屏有象金城画,火树开花玉缀缨。

甲第公卿联戚里,当筵不数五侯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期间京城的繁华景象。首句“云霄楼观耸神京”,以“云霄”形容楼阁之高,形象地展示了京城的宏伟壮观。接着,“蔼蔼笙歌出凤城”一句,通过“蔼蔼”和“笙歌”渲染了节日的热闹与欢乐氛围,仿佛整个京城都沉浸在音乐与欢声笑语之中。

“谯漏声传终百刻,将垣禁弛散千兵”两句,运用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一方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百刻即为一天,另一方面则描绘了空间的变化——从皇宫到民间,禁军的解除象征着节日的自由与开放。这里不仅体现了节日的喜庆,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在特定时期内对民众娱乐活动的宽容态度。

“彩屏有象金城画,火树开花玉缀缨”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节日装饰的精美与华丽。彩屏上的图案如同精美的画卷,而火树(即灯火)犹如花朵般绽放,玉缀缨则可能是指装饰品的精致,这些都共同营造了一种视觉上的盛宴。

最后,“甲第公卿联戚里,当筵不数五侯鲭”一句,点出了元宵节不仅是普通百姓的节日,也是贵族和官员们欢聚一堂的时刻。这里的“五侯鲭”原指汉代五位显赫的外戚,此处借指显贵之家的宴饮聚会,强调了元宵节不仅是全民同乐的节日,也是彰显社会等级与和谐共融的场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明代元宵节的盛况,不仅描绘了节日的热闹与欢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和谐,以及对民众娱乐活动的尊重与包容。

收录诗词(791)

郑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宵中都太守放灯作律诗五首(其二)

万境无尘月满天,缤纷物象斗娇妍。

画楼映水金莲吐,宝塔擎霄火齐悬。

风外花骢来騕袅,云端彩凤下翩跹。

太平盛观今重见,城郭人家夜似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元宵中都太守放灯作律诗五首(其三)

北极中天正斗杓,风流人物共今宵。

当楼绮彩丹心结,隔幔琉璃翠影摇。

龙驾共瞻宸阙近,鳌山慢忆海天遥。

凭谁记得云中曲,来向人间叶凤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元宵中都太守放灯作律诗五首(其四)

谯楼门外鼓频挝,谁驻春风小小车。

暗绿笼纱腾马骑,深红剪彩戏鱼虾。

珠玑妆巧繁奢纵,脂粉团香笑语哗。

自愧天涯千里客,海瀛何处问吾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元宵中都太守放灯作律诗五首(其五)

烛花暗结竹窗低,星月光寒思欲迷。

深念老兄居海峤,更怜舍弟客青齐。

云天杳杳王乔鹤,草屋栖栖祖逖鸡。

想见孱然小儿女,凄凉慈母共中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