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写怀二首(其二)

故国山河战伐雄,新亭风景寂寥中。

菁茅宁复供周祀,兰蕙谁能继楚风。

瀛海边防寒络马,辕门警肃夜櫜弓。

人间总是经纶手,彝鼎重刊社稷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首联“故国山河战伐雄,新亭风景寂寥中”,开篇即以“故国”、“山河”、“战伐”、“新亭”、“风景”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历史沧桑与现实寂寥并存的画面。山河虽雄壮,但战事频仍;新亭风景虽美,却在寂寥中显得孤清。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暗含了对当下时局的忧虑。

颔联“菁茅宁复供周祀,兰蕙谁能继楚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菁茅和兰蕙,本是古代祭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但在“宁复供周祀”和“谁能继楚风”的疑问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可能衰落的担忧。这里,“周祀”和“楚风”分别代表了周代和楚国的文化传统,诗人通过这两个概念,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切。

颈联“瀛海边防寒络马,辕门警肃夜櫜弓”,转而描述边疆的防御与军事状态。通过“瀛海”、“边防”、“络马”、“辕门”、“警肃”、“夜櫜弓”等词,营造了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氛围,暗示了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这一联与前两联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边防的关注与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尾联“人间总是经纶手,彝鼎重刊社稷功”,收束全诗,表达了对有能力治理国家、维护社稷安定的人的期待。这里的“经纶手”比喻能治理国家的人才,“彝鼎重刊”则象征着重新刻写国家的功绩。这一联寄寓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以及对能够实现这一希望之人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现实、文化和国家未来的多重关注与反思,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责任感。

收录诗词(791)

郑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用韵复阎至明

风外游丝着面轻,困人天气半阴晴。

董生早受春秋学,许劭新推月旦评。

阊阖日高天宇阔,蓬莱山近水云明。

看花看柳青春好,莫负东君万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王子璋见贻(其一)

玉烛光浮海宇春,夹城花柳喜为邻。

长风早报林莺信,旭日寒迷苑骑尘。

圣主新耕农务急,燧人钻火爨庖新。

书生不愿繁华乐,有待天恩及万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王子璋见贻(其二)

海上人家叹扊扅,海边山壑遍藏尸。

糠秕岂可供常爨,饘粥胡能疗积饥。

鹄立形骸僵卧久,龙钟老病却行迟。

九重正有苍生念,清问应须待帝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邀月轩

嫦娥趣驾上青霄,公子开轩慰寂寥。

露洗杯罂光濯濯,风生冠佩影飘飘。

九河垂浪秋情密,万境无尘世虑消。

斗转参横人未散,欲呼秦女更吹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