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宗赜所作的《偈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中描述了冬去之后寒食时节,人们在祭扫先人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死离别的沉重与哀伤。"一百单五"指的是寒食节距清明仅隔一天,是祭扫亡者的传统日子。诗人通过"活人路上,死人无数",描绘出人们在哀悼中穿梭的场景,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头钻荆棘林,将谓众生苦",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面对亲人离世时的痛苦与困惑,仿佛在荆棘丛中挣扎。"拜扫事如何,骨堆上添土"进一步强调了祭扫活动的凄凉,骨灰堆积,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和无尽的哀思。
然而,诗人以出家人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人生观:"唯有出家人,不踏无生路"。出家人超脱世俗,不涉足生死轮回,选择了一条避开世间苦难的道路。这句诗体现了佛教对生死的理解和修行者的超然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生死之间的悲欢离合,以及出家人对于解脱生死的追求,展现了禅宗思想对人生观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