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徐敦仁的《经沙陀作》描绘了一幅紧张而富有戏剧性的画面。首句“一旅勤王卷甲趋”,展现了士兵们为了国家的安危,迅速集结,披甲出征的场景。接下来,“竟能杀贼入冤句”表达了他们出其不意的勇猛,成功深入敌境,攻克了看似难以攻克的地方。
“李花又结他家子,蒲草重生只眼苻”运用了象征手法,李花和蒲草分别代表新的生机与敌人,暗示即使在战争中,自然的生命力依然顽强,也寓言着后继有人,英雄辈出之意。徐绩因功被赐姓,孙坚之子开创吴国,这两句历史典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最后两句“摇鞭閒向沙陀过,犹见鸦军日暮呼”,诗人以轻松的笔调描述自己骑马经过沙陀时,还能听到傍晚时分鸦军的呼喊,展现出战争虽激烈,但诗人的心态却从容不迫,暗含对战争残酷与和平渴望的对比。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叙事和象征,既赞扬了英勇的战士,也寓言了历史的更迭与民族的坚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