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仙引.秋云

旋出巫峰,乍收秦岭,秋来无限轻盈。

遮溪白,傍山青。汀洲荻花如雪,隔水相看分外明。

独有愁人,虚窗深院,相对愁生。

天孙巧锦堪称,问多少、功夫织得成。

蜀绮轻匀,吴绫细密,自费心情。

天末怀人,江干惜别,望去应知泪暗倾。

一夕风高,残鳞断羽,何处飘零。

形式:

鉴赏

这首《云仙引·秋云》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王易所作,描绘了秋天巫峰秦岭间云彩的轻盈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离愁别绪。开篇以“旋出巫峰,乍收秦岭”起笔,形象地展现了云朵在山间快速移动和聚集的情景。接下来,“遮溪白,傍山青”描绘了云彩映衬下的山水景色,白与青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汀洲荻花如雪,隔水相看分外明”运用比喻,将荻花比作白雪,云与花相互映衬,更显凄美。诗人将自己的愁绪寄托于这如画的秋景中,通过“独有愁人,虚窗深院,相对愁生”表达了孤独无依的哀愁。

下片转而赞美云彩的精致,如同天孙(织女)精心编织的锦缎,暗示了对远方人的思念。“蜀绮轻匀,吴绫细密”进一步形容云彩的细腻质感,同时也寓言了对远方人情感的细腻和深情。诗人感叹这情感的付出,“自费心情”,表达了深深的挂念。

最后,“天末怀人,江干惜别”直接抒发了对离别的感慨,想象对方看到这样的秋云,定会因思念而泪流。结尾“一夕风高,残鳞断羽,何处飘零”以云喻人,表达出对漂泊不定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云为媒介,融合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展现出清末近现代初年文人士大夫的愁思与怀人之情。

收录诗词(242)

王易(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垂杨.秋柳

河桥人去,便柔腰影瘦,堕鬟钗乱。

拂水藏鸦,锦城不记年光换。

斜风冷雨隋堤畔,那更忆、舞馀娇困。

问灵和、往日张郎,可风流犹擅。应念繁华事散。

方落絮抽条,便成凄惋。

人世愁多,从今莫向人青眼。

离怀别苦何时断,待种向、小庭深院。

不堪惯、只系斑骓,临野岸。

形式:

意难忘.秋萤

雨过烟斜,看流光几点,度叶穿花。

迎风同蛱蝶,映水傍蒹葭。

更欲定,耀初加,帘幕那堪遮。

又助来、天阶夜色,小扇轻挝。伤心莫问隋家。

恨已无腐草,但有昏鸦。微光应未久,往事已堪嗟。

些小影,莫频誇,待欲惜秋华。

有瘦生、一编夜读,相对笼纱。

形式:

丹凤吟.月夜闻笛

坐听更声初转,月影穿帘,龙吟何处。

琅玕尺八,唤动客愁如许。

仙人汉上,记曾一擪,黄鹤楼前,落梅无数。

古调如今杳矣,任是重翻,犹恐清韵非故。

应是宫墙夜静,霓裳独自偷旧谱。

便教桓伊在,也临风三弄,清泪如雨。

凉州已罢,指下顿增酸楚。

鹤唳清空声渐远,吹梦魂归去,怨来杨柳,奈玉关不度。

形式:

六州歌头.自述

南州词客,自号太憨生。形如石,心如水,目如晶。

止髫龄,便作梁园客。

喜谈论,工吟啸,爱风月,厌尘俗,懒趋迎。

一室一床,一案一瓯茗。

一点书灯,尽微吟漫饮,独坐尽三更。

三五良朋慰孤零。

时相过从,剪残烛,对尊酒,学清评。

好春侯,趁风日,出郊坰,最怡情。

每风朝雨夕,怨秋色,怕秋声。

庭闱内,敦孝友,各无争。

傥许挈家离俗,惟自适,宁慕高名。

间抱琴携酒,水碧共山青,长醉无醒。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