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其三)荆南作

旋葺荒园,初开小径。物华还与东风竞。

曲槛晖晖落照明,高城冉冉孤烟暝。

柳色金寒,梅花雪静。道人随处成幽兴。

一杯不惜小淹留,归期已理沧浪艇。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孝祥的《踏莎行(其三)》。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幽静园林的画面,展示了诗人的高超笔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旋葺荒园,初开小径”两句,通过对荒废园林的修复和小径的开辟,展现出一幅被忽视但充满可能性场景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旋葺”一词,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园林的荒废状态,也暗示着时间流逝和自然力量对环境的改造。

“物华还与东风竞”这一句,通过将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与东风相互比较,强调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一面。这里,“物华”指的是春日里各类植物的花朵,“竞”字则传达了一种竞相绽放、争妍斗艳的生动场景。

“曲槛晖晖落照明,高城冉冉孤烟暝”两句,描写了阳光透过弯曲的围墙和高耸的城墙所形成的光影效果。这里,“晖晖”形容阳光柔和而温暖,而“冉冉”则形容城墙上的烟雾朦胧、淡远,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柳色金寒,梅花雪静”这两句诗,则以柳树和梅花为对象,分别描绘了春日里它们清冷而静谧的美丽。柳树在这里被赋予了“金寒”的色彩,不仅形容其颜色的鲜明,也寓意着其坚韧不拔的品格;而梅花则是雪中独自绽放,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高洁。

“道人随处成幽兴”一句,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修行者,对于自然环境的顺应和感悟。他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自己的心灵寄托,这种“随处成幽兴”的境界,也是对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一种颂扬。

最后,“一杯不惜小淹留,归期已理沧浪艇”两句,则抒写了诗人在感受自然美景之后,不愿轻易离去的心情。这里,“一杯不惜小淹留”表达了一种珍惜每一个美好瞬间的态度,而“归期已理沧浪艇”则预示着即将告别这片园林,回到自己平常的生活环境中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六)送别刘子思

古屋丛祠,孤舟野渡。长年与客分携处。

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溪边树。

我已北归,君方南去。天涯客里多歧路。

须君早出瘴烟来,江南山色青无数。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七)寿黄坚叟并以送行

时雨初晴,诏书随至。邦人父老为君喜。

十年江海始归来,祥曦殿里搀班对。

日月开明,风云感会。切须稳上平戎计。

天教慈母寿无穷,看君黄发腰金贵。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醉落魄/一斛珠

轻黄澹绿。可人风韵闲装束。多情早是眉峰蹙。

一点秋波,闲里觑人毒。桃花庭院光阴速。

铜鞮谁唱大堤曲。归时想是樱桃熟。

不道秋千,谁伴那人蹴。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醉蓬莱.为老人寿

问人间荣事。海内高名,似今谁比。

脱屣归来,眇浮云富贵。

致远钩深,乐天知命,且从容阅世。

火候周天,金文满义,从来活计。

有酒一尊,有棋一局,少日亲朋,旧家邻里。

世故纷纭,但蚊虻过耳。

解愠薰风,做凉梅雨,又一般天气。

曲几蒲团,纶巾羽扇,年年如是。

形式: 词牌: 醉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