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跛者命在杖,渡者命在舟。
人生依万物,得失不自由。
有愁何以消,客或进一篘。
谓客酒可忘,吾愁非真愁。
痛饮虽至醉,不入伶籍俦。
此酒有时醒,此愁无时休。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吕留良所作的《东庄杂咏(其二)》。诗人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困境和无奈。他将生活中的依赖比作“跛者之杖”与“渡者之舟”,暗示人的一生往往受限于外物,得失并非自己所能完全掌控。诗人感慨道,面对愁苦,即使有朋友劝酒,试图以酒消愁,但他认为自己的愁并非轻易能忘却的真愁。
诗人进一步强调,纵使痛饮至醉,也无法逃避生活的困扰,无法像伶人那样轻易摆脱忧愁。他明白,酒醒之后,愁绪依然存在,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整首诗寓言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内心的挣扎,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不详
微寒尽余威,园林纳新意。
品类纷有名,皆从上古至。
我生与万族,衣食各生智。
凤皇啄琅玕,鸱鼠甘粪利。
当其经营中,了不异人意。
苟为易地谋,两两相唾弃。
郁郁成都桑,劳劳有深义。
自非天下才,此事良不易。
常恐时数来,便令负斯志。
妻织儿胜锄,悠然足高睡。
老渔倚桨黄芦根,细香和饵丝作纶。
无边春水杳何处,日暮烟生知有人。
持竿终日无所得,白鹭衔鱼隔江食。
风扫杨枝入钓船,满溪愁煞桃花色。
我来行吟一问之,太息老渔不解诗。
我向君身觅佳句,君坐诗中自不知。
弃置旧池阁,来从茅舍居。
命奴收落叶,课子理残书。
官岂朝廷罢,身犹死丧余。
杖藜还叹世,那敢赋归与。
两子光成长,能文粗足观。
预思渠辈事,遥当太平看。
乱后乾坤窄,愁牵日月宽。
不知村路里,何以慰荒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