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别春,次扬州成廷圭韵》描绘了一幅春色消逝、物是人非的画面。首句“燕语莺啼尽可哀”,以燕莺的鸣叫表达春天将逝的哀婉气氛,暗示时光易逝。接下来,“更无马迹到青苔”进一步渲染了春去后的寂静与荒凉,连马蹄印都难以觅见,只有青苔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自从玉树成歌后,曾见铜仙下泪来”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玉树后庭花的故事象征着繁华一去不返,而铜仙流泪则寓言了宫中的哀愁和变迁,表达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和今夕之感。
“为晋为秦花几度,行云行雨日千回”通过“为晋为秦”形容人事更迭,花开花落,暗示世事如云烟,行云流水般快速变化。“行云行雨”又暗指男女情爱的无常,增添了诗的伤感色彩。
最后,“若教蝴蝶知春梦,尽把黄金付酒杯”以蝴蝶比喻短暂的春梦,寓意春光易逝,人生如梦。诗人借蝴蝶不知人间悲欢,只知醉酒狂欢,表达了对春光消逝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慨,寓言中充满了深深的忧郁和对世事无常的叹息。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