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的作品,以禅宗的意境和修行体验为主题。诗人通过描绘禅定中的景象,表达对超越世俗理解的智慧境界的追求。
"非思量处,无住而住",意指超脱于思维之外,达到心无挂碍的境地,即"无住",但又自在存在,不需刻意追求,这就是"而住"。
"离名象时,不为而为",强调离开名相与刻意为之的状态,自然而然地遵循事物的本性而行,体现禅宗的"无为而治"理念。
"香象定中渡,寒蟾照复移",运用象征手法,香象比喻修行者的心灵,定中渡过象征修行的困境,寒蟾则代表时间的流转,暗示在静定中度过岁月。
"世间了了虚空相,人事丛丛混沌眉",描述出世间万物看似纷繁复杂,实则皆为空幻,人事如混沌未开之眉,揭示出世间万象的虚妄。
最后两句"饱参底句如何举,饭罢摩挲篾肚皮",以日常生活的细节作结,表达禅修者对佛法深入领悟后的洒脱,即使饱读经书,也不过是饭后闲暇时轻轻摩挲竹制的禅具,流露出一种淡泊随性的禅意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宗的语言和意象,展现了禅修者的内心世界和修行历程,富有哲理性和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