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陶使君暨诸公游海幢寺拟呈空和尚

地势趋江出,天风接海回。

林栖真性命,潮长幻楼台。

万象呈心印,群公作赋才。

几时开白社,陶令复能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海幢寺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佛教哲学的深刻感悟。

首联“地势趋江出,天风接海回”,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海幢寺所处之地的地势与自然环境。江水蜿蜒而出,天风与海浪相接,展现出一种宏大而壮美的自然景观。这里运用了“趋”和“接”这两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地势与天风海浪之间的动态关系,营造了一种气势磅礴的意境。

颔联“林栖真性命,潮长幻楼台”,进一步深化了对海幢寺环境的描绘。林间隐居,仿佛是追求真我与生命的体现;潮水涨落,楼台在潮水中时隐时现,如同幻象一般。这两句通过“栖”、“真”、“性命”、“潮”、“幻”等词语,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蕴含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以及对虚实相生、变化无常的哲理的探索。

颈联“万象呈心印,群公作赋才”,转而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探讨了人与自然、心灵与宇宙的关系。万象呈现于心中,即心印,意味着万物皆可被心灵所感知、理解与领悟;群公则代表了众多文人雅士,他们以才华横溢的赋文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感悟。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反映了其对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视,以及对心灵与宇宙和谐统一的追求。

尾联“几时开白社,陶令复能来”,以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与期待。白社,古代文人聚会之所,此处借指理想的社交环境或精神家园。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像陶渊明那样,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于此,共同享受自然之美,探讨人生哲理,实现心灵的自由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海幢寺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生命、宇宙、艺术与理想社会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洞察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16)

王邦畿(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别

明月终长夜,前途始此亭。

天衔鸡口白,竹逗客心青。

流水难教住,飙风不暂停。

那堪离别处,宿酒已全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寄怀张百淇

闭门岑寂甚,高望寄遐思。

短棹从轻别,长吟到此时。

荷香圆有影,桐树直无枝。

一试听鸣鹤,林中子和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咏月

盛处应持满,微时望欲圆。

镜光藏晦夕,桂影照晴天。

继日能明夜,分时用纪年。

繁星犹避迹,爝火岂堪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客艇

客艇同潮至,松门独夜开。

窗虚新月入,病去故人来。

别语长难尽,诗情迫易裁。

不劳今夕梦,辛苦过高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