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七首(其三)

寒日迫县车,寸阴老愈惜。

晨趋理公务,暮返亲坟籍。

究往发孤愤,思来抱深惕。

理惬复相忘,神劬聊一息。

湛然拥襟坐,栩栩鼻端白。

千龄与化终,不朽在方策。

圣哲有明训,学道庶自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张翥的《杂诗七首(其三)》描绘了诗人忙碌而深沉的生活状态。首句“寒日迫县车”形象地写出冬日阳光微弱,仿佛追赶着官府的车马,暗示了时间的紧迫。诗人珍惜光阴,“寸阴老愈惜”,早晨忙于公事,傍晚则回归书卷,探究历史以抒发孤独的感慨,思考未来则心怀警惕。

“究往发孤愤,思来抱深惕”表达了对过往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但通过研读典籍寻求慰藉,达到心灵的满足后暂时忘却烦恼。“神劬聊一息”体现了诗人劳心之余,也需要短暂的休息调整。

“湛然拥襟坐,栩栩鼻端白”描绘了诗人静坐时的专注神情,仿佛能看到鼻尖上微微泛白,显示出内心的宁静和专注。他明白人生有限,但知识和智慧可以流传千年,因此坚信自己的思想将通过文字永垂不朽。

最后两句“千龄与化终,不朽在方策。圣哲有明训,学道庶自益”点明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圣贤教诲的尊崇,认为通过学习可以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个人价值。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勤奋好学、深思熟虑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深刻理解,具有浓厚的儒家学养气息。

收录诗词(826)

张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字:仲举
  • 籍贯:晋宁(今山西临汾)
  • 生卒年:1287~1368

相关古诗词

杂诗七首(其四)

寒夜何皛皛,中庭积繁霜。

天风下河汉,万里流玉光。

羽衣四三人,各乘白凤凰。

笙响发空际,游云高驰翔。

无缘执霞佩,揽结双明珰。

愿托月中桂,终古有馀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杂诗七首(其五)

陇坂何崎岖,行人且复止。

直上望晴川,遥遥忆乡里。

流离肝肠断,悲歌不能已。

一身已遐征,永念同室子。

何殊转蓬科,随风四散起。

虽得同根生,不得同根死。

吾洒古今泪,多于陇头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杂诗七首(其六)

春江采瑶草,将以伸缱绻。

初期拾翠洲,复道滋兰畹。

美人隔花深,歌竟瑶瑟偃。

临流不可见,恍忽心未稳。

佳时难骤得,鶗鴂鸣已晚。

祇有千古思,绵绵楚波远。

黎丘之丈人,归路逢奇鬼。

既为鬼所惑,又复鬼其子。

夏南滑蜀梁,俯影明月里。

背走谓伏鬼,而又鬼诸已。

此皆非鬼者,特以疑故死。

憧憧奸佞徒,情状实鬼尔。

匿迹不自惭,胡为满朝市。

形式: 古风

杂诗七首(其七)

河淮厌兵祸,城邑多荒榛。

百里无几家,但见风起尘。

燕雀归果树,豺虎饥食人。

乡来脂膏地,死骨今如银。

流亡使复业,牛种当及春。

安得百龚召,错落为拊循。

征讨尚未息,奈何尔遗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