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秋思十首(其七)

南方秋不悲,奈我居异乡。

不见枫叶丹,但怜菊花黄。

扫迹燕如客,斜书雁成行。

梦中清愁阔,云此是潇湘。

潇湘连洞庭,何处是东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南方秋天并不悲伤,但我身在异乡。
没看到红枫叶,只看见黄菊花。
像燕子扫过地面似的生活漂泊,雁字斜飞成行。
梦中的忧愁宽广无边,梦境中这里是潇湘之地。
潇湘与洞庭湖相连,哪里才是我的东阳故乡?

注释

悲:悲伤。
异乡:他乡, 不是自己的家乡。
枫叶丹:红枫叶象征秋天。
菊花黄:黄色的菊花, 秋季常见。
扫迹:生活痕迹, 漂泊不定。
雁成行:大雁成群结队飞行。
清愁:深深的忧愁。
潇湘:古代地名, 湖南潇湘一带。
洞庭: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在潇湘附近。
东阳:诗人故乡或思念的地方。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郑刚中的《秋思十首·其七》以白居易诗句“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为灵感,表达了诗人的异乡秋日之情。诗中,诗人感叹南方秋天并无过多的悲凉,然而身处他乡的自己却无法避免对故乡的思念。他没有看到枫叶的红艳,只有菊花的黄色引发了他的哀愁。诗人自比为燕子,行踪不定,生活漂泊,而雁阵则勾起了他对家乡的遥想。

梦中的情景更加深了诗人的愁绪,他感到心中的愁苦如同潇湘江水般浩渺无边。潇湘与洞庭相连,诗人不禁追问,那遥远的东阳(可能指家乡的具体地点)又在哪里呢?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自我感受,郑刚中巧妙地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展现了宋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远方的深深挂念。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秋思十首(其六)

西风催户西,落叶动相思。

柏香穿石鼎,孤起学游丝。

帘垂草亭静,篱菊弄幽姿。

万物同一气,荣悴只如斯。

哦诗诗未成,览镜添霜髭。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秋思十首(其五)

天边定何物,洗此瘴乡眼。

初如黄金盘,便似白玉碗。

明河注其中,无处光不满。

举杯对之饮,万虑觉萧散。

竹风吹我睡,不得终夜款。

形式: 古风

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秋思十首(其四)

凉至欲饮酒,此兴不可遮。

手提皤腹罂,倾之若流霞。

可但饮文字,搜寻到鱼虾。

忽焉见妙理,眼乱皆成花。

方知水底眠,杜老言不誇。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秋思十首(其三)

天高不碍眼,矫首见尧云。

况复烟雾清,八荒静无尘。

垂空不可状,变化何轮囷。

摇知五色光,上下藏北辰。

我今在人世,怅望那得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