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赋咏成篇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每日思念归乡勤于梳理发鬓,清晨伫立远望却懒调织机。
迎风的宝扇仿佛遥接近月,映照水面的仙车好像远渡银河。
一颗颗明星清晰如珍珠串疑是她身上的配饰拖曳,缓缓移动的云朵如同轻纱长裙在摇曳。
整夜倾诉的情意似乎永远不会结束,临近拂晓时离别的愁绪却又增添许多。

注释

日日:每天。
思归:思念回家。
勤理鬓:勤奋地整理头发,比喻为归家做准备。
朝朝:每天早晨。
伫望:长久地站立眺望。
懒调梭:懒得调整织布机上的梭子,比喻无心劳作。
凌风宝扇:能在风中使用的珍贵扇子,可能象征高贵或梦幻。
遥临月:远远地靠近月亮,形容高远或超凡脱俗。
映水仙车:倒映在水中的仙女乘坐的车,象征美好而遥远的事物。
远渡河:穿越河流,比喻经历艰难或距离。
历历珠星:清晰可数的星星,像珍珠一样,形容美丽而有序。
疑拖佩:疑似拖着佩饰,形容星光下人物的华美装饰。
冉冉云衣:慢慢飘动的云朵般的衣服,形容轻盈或仙气。
似曳罗:好像拖着罗纱,形容衣裳随风轻轻摆动的样子。
通宵道意:整晚述说心意。
终无尽:永远不会结束。
向晓:接近黎明。
离愁已复多:离别的忧愁又再次增多。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思妇对远方归人深切的思念之情。首句“日日思归勤理鬓”表明她每天都在为即将归来的爱人精心梳妆,期待着与他的团聚。紧接着,“朝朝伫望懒调梭”则写出了她早晨时分总是慢条斯理地织布,以此来打发时间,等待佳人的消息。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两句中,诗人借用了月亮和渡河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越空间的思念。月亮在这里不仅是夜晚的守望者,也成了思妇心中的光辉,而“仙车”则象征着心灵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这两句中,“珠星”和“云衣”都是精致的比喻,用来形容思妇在夜晚独处时的情感世界。她的内心世界如同璀璨的珠星,每一颗都闪耀着对远人的思念,而“云衣”则像是轻柔飘逸的罗带,包裹着她对爱人的深情。

最后,“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两句中,“通宵”表明了她的思念如同夜空中的星辰,无始无终,而“向晓离愁”则写出了随着天亮的到来,她对远人的思念和离别之愁反而变得更加深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女性在七夕这一特定节日中所体验到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1)

何仲宣(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兄

洛阳纸价因兄贵,蜀地红笺为弟贫。

南北东西九千里,除兄与弟更无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芙蓉十二池心漏,薝卜三千灌顶香。

形式: 押[阳]韵

次韵答阳刺史城

素履衡门秉直忠,挂冠金阙回江东。

戢羽应知非健翮,守雌或可谓知雄。

午夜鸣琴餐玄露,深山弄月友赤松。

多感君侯欢导引,临流遣兴醉碧筒。

形式: 古风

除授太学国子监司籍之职因赋

九重天子重英豪,御殿传恩赐绿袍。

乐道直欲学商尹,致君恒切佐唐尧。

琼林日照宫花灿,金榜风摇姓字高。

幸荷召颁入太学,相期联步觐天朝。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