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大夫入为司徒领太仓事时余方上书乞骸赋此赠别(其二)

大道无町畦,万类时并育。

苟非日相啮,焉在伤局促。

余岂工宦人,逝当返空谷。

嗟此尧汤世,三岁谷不熟。

所患已剥肤,岂惟仅蒿目。

矫矫耿寿昌,常平初见属。

涣汗今大号,屯膏古明勖。

窃因有氏言,君以百姓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名为《耿大夫入为司徒领太仓事时余方上书乞骸赋此赠别(其二)》。全诗通过对比大道与万类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表达了对耿大夫入朝为官的赞赏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首句“大道无町畦,万类时并育”描绘了理想中的和谐社会景象,大道上没有界限,各种生物都能适时生长繁衍,象征着理想的治理状态。接着,“苟非日相啮,焉在伤局促”则指出在实际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协调,不同群体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生活困顿。

“余岂工宦人,逝当返空谷”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疏离感,暗示自己可能不会长久地置身于官场之中,而是倾向于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嗟此尧汤世,三岁谷不熟”则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即使在像尧、汤这样的贤明君主治理下,三年内粮食仍然歉收,反映了严重的饥荒问题。

“所患已剥肤,岂惟仅蒿目”进一步强调了民生之忧,不仅仅是表面的饥饿,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是否得到保障。接下来,“矫矫耿寿昌,常平初见属”赞扬了耿大夫的才干和作为,他在担任司徒和管理太仓事务时,展现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涣汗今大号,屯膏古明勖”提到耿大夫的政绩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努力如同甘露滋润了干涸的土地,激励后人效仿。最后,“窃因有氏言,君以百姓足”表达了诗人对耿大夫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的认同,希望他能继续以百姓的福祉为先,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世贞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通过赞美耿大夫的政绩,诗人表达了对贤能官员的期待,以及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章丘张虞部子发考绩便道归寿其父母为成古体应之

我昔游阳丘,其土秀而丰。

近有女郎山,远有丈人峰。

蒸为芝与兰,扬芬于帝宫。

凤皇从北来,口衔紫泥封。

云霞光照耀,山峰对巃嵷。

堂上双和鸣,音声何雍雍。

制锦为彩衣,割禄充朝饔。

俱称千金寿,行乐浩无终。

形式: 古风

不佞故尝为冢宰杨公歌桃花岭矣复以郡丞王侯请得五言古体一章知公梦寐兹岭当不厌余言之渎也

仙人至东海,遗此瑶台核。

谁云下土薄,种之不遽植。

二月三月来,千枝万枝拆。

悬旭恒炫昼,蒸霞仍烂夕。

雨过媚紫琼,风回碎红珀。

四皓岂避秦,偶如武陵客。

攀条掇其英,乐与同颜色。

何必结实成,然后生羽翼。

却指上林春,春光渐狼籍。

形式: 古风

吴子故泰伯之后思追至德自名曰守让而别号吴荆余为赋之

泰伯让天下,窜迹在荆蛮。

虞仲表从兄,文身志亦全。

季子让其国,归耕梁溪田。

当其欿然时,自制造物权。

奈何后代人,役役锥刀间。

仰惭神明胄,俯愧夜气专。

吴生感至德,千载思齐焉。

无欲道恒尊,不竞心故闲。

吾闻之孔经,当仁在师先。

形式: 古风

由太平堤诣省作

辰出太平门,褰帷太平堤。

不知身上下,苍山时高低。

右鉴渺平湖,左玦汇清溪。

残绿稽芰荷,小白散凫鹥。

是时秋始暮,风物繁以凄。迤逦贯索垣,愀然念圜?。

冥冥天就寒,冉冉日沈西。

首领且不顾,焉问母与妻。

比屋苟可封,咎繇亦易齐。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