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行

琅琊异他山,坡陀晦诸峰。

惟有山下水,其源与天通。

寻源见楼阁,鸳瓦青重重。

宝镜递华灯,空岩散疏钟。

薰成香积界,回首非尘笼。

阳冰俗篆未足数,禹偁八咏元无功。

我来独酌惜已晚,醉倒不见欧阳公。

摩挲苍崖读旧记,谁掣玉索缠蛟龙。

不忧石泐解磨灭,斯文自与元气同。

徘徊落日跨马去,老松为我摇悲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琅琊行》描绘了琅琊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琅琊山的独特风貌和历史韵味。

首先,开篇“琅琊异他山,坡陀晦诸峰”以对比手法,强调琅琊山的与众不同,群山环绕,云雾缭绕,景象壮观。接着,“惟有山下水,其源与天通”,描绘了山间清泉源头直通天际的神秘景象,赋予山水以灵性。

“寻源见楼阁,鸳瓦青重重”写出了探寻源头时的惊喜发现——古老的楼阁,青色的鸳鸯瓦覆盖,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随后,“宝镜递华灯,空岩散疏钟”则通过宝镜映照华灯、空岩间稀疏的钟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

“薰成香积界,回首非尘笼”表达了诗人对香积界的向往,暗示这里远离尘世的束缚,充满纯净与宁静。“阳冰俗篆未足数,禹偁八咏元无功”则是对琅琊山文化历史的高度评价,认为这里的碑刻书法足以媲美古代名家。

“我来独酌惜已晚,醉倒不见欧阳公”流露出诗人独自饮酒的孤独感,以及对欧阳修等历史名人的怀念。最后,“摩挲苍崖读旧记,谁掣玉索缠蛟龙。不忧石泐解磨灭,斯文自与元气同”表达了对琅琊山悠久历史文化的敬仰,认为这些文化遗产将与天地共存,永不磨灭。

“徘徊落日跨马去,老松为我摇悲风”以日落时分诗人骑马离去的场景结束,老松树在风中摇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

整体而言,《琅琊行》不仅描绘了琅琊山的自然美景,更深入挖掘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交难

马萧萧,车轣轣,道上行人半相识。

识面虽多心友难,沧海可量人莫测。

君不见张陈昔日刎颈交,临阵弯弓返相射。

又不见坐中耳语程将军,背骂一钱犹不直。

噫吁嚱,休休休。猿鸟可为伴,麋鹿可与游。

春日晴晖晖,春风思悠悠。

春泉滑涓涓,春林碧柔柔。

行止任所适,歌啸忘吾忧。

逢人辄掩口,语发多为雠。

形式: 古风

杨白花(其一)

池水满,宫柳长,胡地沙晴日色黄。

自知憔悴容华改,朝来临镜懒梳妆。

却寻携手旧游处,拾得落花空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杨白花(其二)

秋风起,黄叶飞,宫门深锁日还西。

背人一去音书断,塞雁无情亦解归。

此恨此愁无处托,暗尘消尽缕金衣。

形式: 古风

灵芝宫

灵芝宫,乃在沧海之上,白云之中。

楼阁缥缈金间碧,玉花露湿香随风。

寒光长莹别有月,笙箫间作春冲融。

来时不记梦中路,觉后唯闻长乐钟。

神仙谁云与世隔,暂游复返精诚通。

倏然物化岂真往,举杯彷佛声传空。

蓬莱异馆信非妄,罗池庙食今犹丰。

仕途机阱了可畏,天地虽广身不容。

低催至死寄僧榻,旷达一念超樊笼。

挥毫不似人间世,想见光焰如长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