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行

汉宫侍女知几千,争妍取宠俱可怜。

谁知恩爱托画手,黄金买得昭阳眠。

昭君自恃玉颜好,未信光阴镜中老。

不知万里嫁胡儿,憔悴蛾眉葬秋草。

忆得昭君初嫁时,含羞忍泪无人知。

胡天漫漫沙漠远,空抱琵琶说别离。

捐金得宠固可耻,委身胡酋不如死。

世间妍丑何曾分,自古贤愚亦如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昭君行》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通过对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其命运的悲凉与世态的炎凉。

诗开篇即以“汉宫侍女知几千”起笔,将昭君置于众多宫女之中,暗示其虽貌美却难以脱颖而出的命运。接着,“争妍取宠俱可怜”,既是对其他宫女的同情,也是对昭君处境的隐喻,昭君虽有美貌,却难以得到真正的宠爱和尊重。

“谁知恩爱托画手,黄金买得昭阳眠”,揭示了昭君被选入宫后的命运转折,通过画师之手,她得以接近皇帝,但这种恩宠却是以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的。昭君的美貌成为了权力交易的工具,她被迫与画师共寝,这不仅是身体上的屈辱,更是精神上的折磨。

“昭君自恃玉颜好,未信光阴镜中老”,昭君对自己的美貌充满自信,却未曾料到时光的无情,她在镜中看到了岁月的痕迹,预示着她美好年华的流逝。随后,“不知万里嫁胡儿,憔悴蛾眉葬秋草”,揭示了昭君最终的命运——远嫁异族,远离故土,最终在异域荒漠中老去,孤独地埋骨于秋草之间。

“忆得昭君初嫁时,含羞忍泪无人知”,回忆起昭君初嫁时的羞涩与泪水,无人能理解她的痛苦与无奈。这不仅是对昭君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是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判,它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低下,以及她们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感。

“胡天漫漫沙漠远,空抱琵琶说别离”,昭君远离家乡,只能通过弹奏琵琶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别离的哀伤。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国家分裂、民族隔阂的隐喻。

“捐金得宠固可耻,委身胡酋不如死”,表达了对权贵利用女性获取利益行为的谴责,以及对昭君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委身异族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世间妍丑何曾分,自古贤愚亦如此”,最后两句总结了全文的主题,指出在世间妍丑不分,贤愚难辨,昭君的故事是历史长河中无数悲剧的缩影,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047)

周紫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字:少隐
  • 号:竹坡居士
  •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 生卒年:1082-1155

相关古诗词

乌飞曲

江云欲雪江风吹,王敦城头乌夜啼。

云深月暗风转急,惊乌绕树无安枝。

狂风忽来飞不定,夜半无巢何所依。

情知天公有风雨,何不结巢高树栖。

君不见秦氏庭中双桂美,庭乌生雏八九子。

乌生岂不念高飞,托君庭阴飞不起。

那知君家轻薄儿,弹丸脱手两翅垂。

无巢悔不巢巍巍,有巢悔不常高飞,人生祸福难豫期。

形式: 古风

秋兰词

艺兰当九畹,兰生香满路。

纫君身上衣,光明夺缣素。

孤芳一衰歇,凋零湿秋露。

佩服得君子,亦足慰迟暮。

采摘良不辞,新枝忽成故。

向来桃李场,红颜照当户。

纷纷自芳菲,荣枯复谁顾。

形式: 古风

金错刀

美人临晓镜,睡足含春娇。

手持白玉尺,睥睨金错刀。

欲将双綵凤,对飞宫锦袍。

谁知游冶郎,经年事游遨。

但知山上山,不说大刀头。

君看良家子,尽属六郡豪。

一朝著铠甲,万里随炊刁。

家人剪春衫,欲寄道里遥。

缄封望绝塞,蓬首时自搔。

荡子会当归,行人日儦儦。

别去隔生死,不保夕与朝。

寄言楼中妇,清泪且当收。

犹胜作征衣,远寄边城秋。

形式: 古风

湖阴行

石头城南五马渡,一马成龙上天去。

晋家天子再御朝,洛阳胡骑空无数。

当时枉道马与王,高官饱食丰豺狼。

车前已赐兰斑物,江上空馀剑戟场。

日光射天惊贼垒,封豖长蛇梦中起。

仓皇只欲玩遗鞭,谁信龙媒已千里。

黄须有智人岂知,不料将军未死时。

着新脱故真是贼,白犬下齧天应迟。

谁道晋朝公与相,不及金谷园中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