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彭定求所作,题为《望日谒文山先生祠,时于中丞方议重修,用杜诗蜀相原韵》。诗中表达了对文天祥这位忠贞不渝的南宋名臣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联“信国孤忠汗简寻,荒祠凭吊剧萧森”描绘了文天祥的忠诚与牺牲,以及后人对其祠堂的凭吊之景,营造了一种肃穆而悲凉的氛围。颔联“旌旗曾仕吴疆色,丝竹空埋鲁壁音”通过历史场景的对比,展现了文天祥在吴地的仕途生涯和其精神的永恒流传,如同鲁壁中的丝竹之声,虽已消逝,但其影响犹存。
颈联“斜谷出师原比烈,睢阳仗节本同心”进一步赞扬了文天祥的英勇事迹和坚定信念,将其与历史上的其他英雄相提并论,强调了他的壮举和忠诚之心。尾联“榱崩栋折劳兴复,瞻拜遗容一振襟”则表达了对文天祥祠堂现状的感慨,以及对先贤遗志的追思与敬仰,最后以“振襟”二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感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天祥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不仅表达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高敬意,也寄托了对国家兴复、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