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三月三日集六益斋得微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吴骐所作。诗中蕴含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大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反思。
首联“永和癸丑兰亭后,江左风华叹式微”以历史典故开篇,借兰亭集会的盛况与之后江左(江东)文化的衰落,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与现今衰败的对比思考。这里的“式微”一词,形象地描绘出文化或事物逐渐衰落的情景。
颔联“草泽行吟心不展,英雄沈醉计终非”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前句“草泽行吟”比喻在民间或底层的文人学者的游历与吟唱,暗示着他们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后句“英雄沈醉计终非”则可能暗指那些试图改变现状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计谋最终未能实现,表达了对现实无奈与理想与现实间差距的感慨。
颈联“坐看日昃人空老,不觉春深花自飞”运用自然景象来隐喻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日昃(太阳偏西)象征一天即将结束,人空老则意味着岁月无情,青春不再;而春深花自飞则是对美好事物自然更迭、无法挽留的感慨。
尾联“红炬将残共分手,非关别恨独沾衣”则点明了聚会散场的场景,红炬(红色的火把)象征聚会的热烈与短暂,分手时的别离虽有遗憾,但并非因别恨而泪湿衣襟,可能更多是面对时光流逝、聚散无常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文化、政治等多层面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洞察和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性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