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牙签压架惠书生,桃李春来尽向荣。
善政真能兼善教,仁言怎得似仁声。
即今鲸海文风振,犹是龟山雅化行。
忆我曾蒙传旧德,惭无史笔仿南平。
这首诗赞美了杨邑侯对读书人的慷慨赠书与对教育的贡献,以及其施政的仁爱与深远影响。诗中以“牙签压架”描绘了书籍之多,象征知识的丰富;“桃李春来尽向荣”则比喻学子在春日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接着,诗人赞扬杨邑侯不仅以善政惠及民众,更注重教育,使仁爱之声远播。鲸海的振作和龟山的雅化行,象征着杨邑侯的政绩与文化影响如波澜壮阔,深远持久。最后,诗人自谦地表示曾受其教诲,却愧于无法像南平那样留下史笔,表达了对杨邑侯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真挚,展现了对地方官员积极作为的颂扬与对教育重视的肯定。
不详
春宵春月满春江,火树银花未肯降。
影弄鱼龙光彻夜,谁家少妇不窥窗。
玉宇清如洗,孤航泛碧宫。
一泓秋水迥,几度薄飔融。
别浦疑浮鹫,閒云落远鸿。
舟驰纹皱碎,舵转岸西东。
玉杵村催月,邻腔客坐风。
津头烟火里,城阙有无中。
鲲身沙似雪,渔火夜团团。
掩映星千点,斜联月半阑。
微明含宿雾,列焰照回澜。
影拂寥天静,光横极浦寒。
遥瞻依水曲,细数隐江干。
海国恬熙日,频闻唱晚欢。
静对菱花扫柳眉,妆台新样料郎知。
晓誇点额红梅艳,京兆传神笔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