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酒酣驰马笑弯弓,便拟长驱向虏中。
但恐老儒无骨相,不堪剑履画南宫。
这是一首描绘战士英勇出征、准备抗击敌人的诗句。诗人以激昂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将领在春夜中策马扬鞭,笑声朗朗,弯弓搭箭,正准备向敌军发起猛烈攻势的情景。这位将领心怀壮志,决心深入敌后,为国为民而战。
然而诗人随即转折,表达了对老儒生存困境的担忧。"老儒无骨相"一句暗示儒家学者在战乱之中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没有力量去保护自己。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处境艰难。
最后两句则是对南宫的描写。"剑履画南宫"意味着南宫周围布满了守备的足迹和武器,这不仅是战争氛围的浓烈体现,也显示出战事紧迫,南宫成为了重要的防线。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战争的英勇与激情,又反映了文人在动乱时期的无力感和哀伤。这种对比强化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个体的渺小。
不详
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字用道。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度柳穿桥听午鸡,一沟春水国门西。
行人不用伤新别,看取尘间万马蹄。
涌金门外断红尘,衣锦城边着白蘋。
不到西湖看山色,定应未可作诗人。
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发渭城。
老去与人浑惜别,不知何处可忘情。
少年犹在老书生,酒后思家夜起程。
自佩弓刀防不测,独随骡驮雨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