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季常归洛

人生俱行役,何能如聚鹿。

浮楂在江湖,邂逅一相触。

天边数年别,故人有陈叔。

谁云区区叶,车马肯来辱。

清樽听夜语,常灺三四烛。

剧谈连古今,天汉泻崖谷。

高材叹加壮,所向动乖俗。

我官尘土閒,强折腰不曲。

饱饭逐人行,君来方拭目。

汝颍无奇士,仆夫催结束。

嗟如秋窗晖,来少去苦速。

蚤吾接雍容,爱德心不足。

岁晚托懿亲,清义乃愈笃。

落日送河梁,鸣蝉度乔木。

岁寒赠君何,唯有南溪竹。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生都在忙碌奔波,怎能像群鹿相聚。
漂泊不定的生活,偶尔相遇也会有所触动。
多年分别在天边,老朋友陈叔依然在心间。
谁能说微小的叶子,会劳烦车马屈尊来访。
清酒夜谈,常常只有三四支蜡烛照明。
畅谈古今之事,如同银河倾泻于山谷。
才华出众的人感叹岁月催人老,行事却始终不合流俗。
我在尘世官场中,勉强挺直腰板,不愿屈服。
吃饱饭后随众人行,你的到来让我眼前一亮。
汝颍之地并无奇才,仆从催促我准备迎接。
时光如秋天窗户的余晖,来去匆匆。
早年与你交往从容,对你的敬爱之情难以满足。
晚年依靠至亲,清正的道义更加坚定。
夕阳下送你过桥,蝉鸣声穿越高大的树木。
寒冬赠你什么最好,只有那南溪的竹子最为合适。

注释

行役:忙碌奔波。
聚鹿:群鹿相聚,比喻团聚。
邂逅:偶然相遇。
区区叶:微小的叶子,自谦之词。
清樽:清酒。
灺:燃烧后的灰烬,这里指蜡烛。
天汉:银河。
乖俗:不合流俗。
尘土閒:官场尘土中的闲暇。
折腰:弯腰,表示屈服。
汝颍:地名,汝水和颍水流域。
结束:准备,收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送陈季常归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陈季常即将返回洛阳的离别之情。诗中以“人生俱行役”起笔,感叹人生的忙碌和漂泊,如同江海中的浮楂,偶然相遇。接着提到多年未见的老友陈叔,表示对他的思念和期待其来访的欣喜。

诗人称赞陈季常学识渊博,见解超群,与众不同,而自己则身处尘世,不愿屈服于俗务。当得知陈叔到来,诗人感到眼前一亮,深感荣幸。然而相聚时光短暂,如同秋日窗前的余晖,来去匆匆。诗人回忆与陈叔的交往,深感敬爱之情,又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晚年依靠亲戚,保持清正的节操。

最后,诗人以“落日送河梁,鸣蝉度乔木”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夕阳西下,蝉鸣声中,诗人赠予朋友南溪的竹子,寓意坚韧与高洁,作为临别之礼,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友人的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情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送陈萧县

欲留君以陈遵投辖之饮,不如送君以陶令无弦之琴。

酒嫌别后风吹醒,琴为无弦方见心。

去夏雨馀清夜醉,黄鹂不觉报春深。

花枝柳色竞鲜好,乃是前日枯朽林。

人生用舍四时可,壮士憔悴非独今。

大夫黄绶领垂素,二十馀年走尘土。

盈车载书遣儿读,不悔早为文墨误。

治声翕然先向东,古萧子国今万户。

德性忠纯吏不欺,闺门孝友民所慕。

麦陇童儿怜雉乳,冰天穷子兼襦裤。

愔愔琴意如温风,乃知不必徽弦具。

明月清河佳可游,官仓縻我不得去。

白露为霜水一篙,秋香莲荡浮轻舠。

此中亦有无弦意,相忆樽前把蟹螯。

形式: 古风

送昌上座归成都

昭觉堂中有道人,龙吟虎啸随风云。

雨花经席冷如铁,一縢日转十二轮。

宝胜蓬蒿荒小院,埋没醯罗三只眼。

个是江南五味禅,更往参寻莫担板。

形式: 古风

送范德孺知庆州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政要渠。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形式: 古风

送贤师往泸州为两驱乌乞度牒钱颂

一凤将两雏,往乞五色羽。

谁有大势力,成此拮据心。

若无出家心,勤苦难成就。

但令发弘誓,谁不起慈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