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
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的作品,名为《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从这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君主无上敬意。
"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
首先,诗人描绘了函谷关的险峻与黄河水质的清澈。这两者通常象征着国家的安危和政局的明暗。在这里,虽然函谷关本身是险要之地,但黄河的清净却预示着国泰民安,这可能是在赞美君主圣明带来的太平盛世。
"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
接着,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君主心胸坦荡、无私无畏的赞誉。"圣心无所隔"意味着君主的心怀博大,没有任何隔阂,而"空此置关城"则是说尽管函谷关本身就具有险要之地的自然屏障,但在君主圣明的统治下,这样的防御工事似乎变得多余了。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展现了对君主无上的信任和敬仰。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也反映出唐代文学中常见的政治理想,即期望君主以德治国,使天下太平。
不详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嶙嶙故城垒,荒凉空戍楼。
在德不在险,方知王道休。
鸡头西畔洞门开,陈氏丹升劫仞台。
魅鬼昔年诚誓否?至今犹说鬼肩栽。
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
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
东望何悠悠,西来昼夜流。
岁月既如此,为心那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