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六)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山头有一条路洁净无尘,想要寻找主人家的孩子可以问问路。
偶尔望向青色悬崖的高处,看到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欣赏风景。

注释

山头:山顶。
接:连接。
无尘:没有尘土。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这里泛指主人家的孩子。
试问津:询问道路。
瞥向:快速或不经意地看向。
苍崖:青色的悬崖。
高处:高高的地方。
三三两两:稀疏地,零星地。
看:观看。
游人:游玩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清幽的景象。"山头有路接无尘",暗示了山路洁净,远离尘嚣,给人一种宁静与超脱的感觉。诗人想要寻找某位隐逸的"王孙",便询问路径,表现出对高士的仰慕和寻访之意。"瞥向苍崖高处见",视线转向青翠的山崖顶部,暗示了王孙可能隐居在那高处。最后,"三三两两看游人"则揭示出虽然山中人迹罕至,但偶尔仍有游人来访,增添了些许人间烟火气。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想象,展现了武夷山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七)

巨石亭亭缺齧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八)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九)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十)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