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寿研歌》由明代诗人黄锦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对文房四宝之一——砚台的赞美与敬仰。
诗中以“佽飞拔剑何雄伟”起笔,将砚台比作勇士手中的利剑,形象地描绘了砚台的雄壮与力量感。接着,“直入龙潭截龙尾”,进一步强调了砚台的勇猛与决断力,如同深入深海,斩断龙尾一般,展现出其非凡的气魄。
“老骨年来化石麟,西郊夜半啼山鬼”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砚台以生命,仿佛它历经岁月的洗礼,化为化石中的麟角,夜晚在西郊的山林间发出凄厉的啼声,增添了诗的神秘与深邃感。
“俗眼经过置道傍,良工一见神飞扬”则对比了普通人的忽视与真正懂行之人的赞赏,强调了砚台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运斤电雷出倏忽,开函波澜生辉光”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雕刻砚台时的迅捷与技艺的高超,以及打开砚盒时所散发出的光彩,体现了匠人精湛的工艺和作品的华美。
“龙蟠凤翥风云变,艺苑词场恣鏖战”将砚台比作龙凤,象征其在艺术与文学领域的卓越地位,如同风云变幻般,展现其在文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中的优势。
“定价无论十五城,著书已足三千卷”表达了砚台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无论是价格还是作品的数量,都足以证明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
“管城秃尽瘗山丘,黑子临岐泪不收”通过“管城”(指毛笔)的比喻,表达了对砚台的深情厚意,即使毛笔用尽,也要将其埋葬于山丘,以示尊重与怀念。
最后,“何似石乡老居士,白头犹拜寿亭侯”以石乡的老居士和寿亭侯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砚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即便年老体衰,仍心存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砚台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在文人墨客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工匠精神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