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研歌

佽飞拔剑何雄伟,直入龙潭截龙尾。

老骨年来化石麟,西郊夜半啼山鬼。

俗眼经过置道傍,良工一见神飞扬。

运斤电雷出倏忽,开函波澜生辉光。

龙蟠凤翥风云变,艺苑词场恣鏖战。

定价无论十五城,著书已足三千卷。

管城秃尽瘗山丘,黑子临岐泪不收。

何似石乡老居士,白头犹拜寿亭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寿研歌》由明代诗人黄锦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对文房四宝之一——砚台的赞美与敬仰。

诗中以“佽飞拔剑何雄伟”起笔,将砚台比作勇士手中的利剑,形象地描绘了砚台的雄壮与力量感。接着,“直入龙潭截龙尾”,进一步强调了砚台的勇猛与决断力,如同深入深海,斩断龙尾一般,展现出其非凡的气魄。

“老骨年来化石麟,西郊夜半啼山鬼”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砚台以生命,仿佛它历经岁月的洗礼,化为化石中的麟角,夜晚在西郊的山林间发出凄厉的啼声,增添了诗的神秘与深邃感。

“俗眼经过置道傍,良工一见神飞扬”则对比了普通人的忽视与真正懂行之人的赞赏,强调了砚台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运斤电雷出倏忽,开函波澜生辉光”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雕刻砚台时的迅捷与技艺的高超,以及打开砚盒时所散发出的光彩,体现了匠人精湛的工艺和作品的华美。

“龙蟠凤翥风云变,艺苑词场恣鏖战”将砚台比作龙凤,象征其在艺术与文学领域的卓越地位,如同风云变幻般,展现其在文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中的优势。

“定价无论十五城,著书已足三千卷”表达了砚台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无论是价格还是作品的数量,都足以证明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

“管城秃尽瘗山丘,黑子临岐泪不收”通过“管城”(指毛笔)的比喻,表达了对砚台的深情厚意,即使毛笔用尽,也要将其埋葬于山丘,以示尊重与怀念。

最后,“何似石乡老居士,白头犹拜寿亭侯”以石乡的老居士和寿亭侯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砚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即便年老体衰,仍心存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砚台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在文人墨客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工匠精神的崇敬。

收录诗词(98)

黄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访五子山无用禅师

石林高几许,金刹隐中峰。

白日空山梵,清飙静夜钟。

竹窗回翠壁,危磴俯长松。

坐听无生语,何时杖锡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喜同年聂苏门公祖守潮寄赠(其一)

瀛海春风动地回,儿童争迓使车来。

云团皂盖千峰雨,电闪朱旗万壑雷。

江上鳄鱼看再徙,岭头韩木喜重栽。

无由借得苍龙杖,执兕欢迎彩凤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喜同年聂苏门公祖守潮寄赠(其二)

曾逐骅骝步后鏕,天衢腾踏意偏饶。

尺丝自我牵铃索,斗酒何因盖紫貂。

泽国蒹葭劳梦寐,玉河鱼鲤漫迢遥。

维桑此日逢知己,零露无私到苇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寄候兵宪邵公祖

曾窃兰芬逐后车,折冲樽俎好谁如。

衡文昔许空凡马,揽辔今看徙鳄鱼。

到处绿阴迎化雨,一行霜色映征旟。

北来闾左萧条甚,桑土能无费拮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