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相唐德丛复兴隆,仁义条陈百奏中。
正欲谏君今别驾,延龄更不念孤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名为《宣公祠(其一)》。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历史忧虑和个人忠诚的情怀。
“相唐德丛复兴隆”一句,通过对古代贤相唐甄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境界的向往。唐甄是西汉初年的名臣,以忠直著称,他辅佐汉高祖刘邦时期的功绩,被后世广泛传颂。这里的“德丛”指的是美好的品德和政绩,而“复兴隆”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种美好能够再次出现的心愿。
接着,“仁义条陈百奏中”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政治理念。“仁义”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代表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这里的“条陈”则意味着详细地提出建议,而“百奏中”则描绘出一个场景:无数的表达忠心的文书堆积如山。
第三句“正欲谏君今别驾”则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冲突。“正欲谏君”表明诗人有着迫切的愿望要向君主进言,而“今别驾”则预示了一种即将发生的离别,这里的“驾”指的是帝王的车马,象征着君主。
最后一句,“延龄更不念孤忠”,则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忠诚之情难以为世所知的悲哀。“延龄”通常指长寿,但在这里可能暗示了一种时间的流逝和机遇的错失。全句中的“更不念”表示一种深沉的无奈,而“孤忠”则是诗人对自己忠诚之心的自我评价,感到自己的忠诚如同孤魂野鬼,无人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个人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以及面对现实中的无力感所产生的深刻忧虑。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双湖真泽国,千载相公祠。
中有钓鱼者,问之俱不知。
春近衡峰雁又回,老怀休忆故山梅。
花期自是江南早,早晚湘南也解开。
听彻虚檐蔌蔌声,铁衣冰骨记身更。
如今休忆鹅池路,纵竭龙钟做不成。
星岳钟为一木奇,霜皮剥落类骈胝。
生从洚水初平日,阅尽青山无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