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绅索洞庭游稿赋此寄之

平生爱山看不足,支颐远望西山麓。

今年身似不羁鹤,竟理飞帆挈行襆。

山中佳处推石公,俯视群峰皆婢仆。

怪奇自是惊心魂,秀丽真能扑眉目。

橘林璀灿步障锦,云峦宛转屏风绿。

天风不起镜流平,展尽生绡三百幅。

老僧知我非生人,炒栗煮茶频见肃。

枇杷花开雪满路,点缀衣巾犹馥馥。

危桥夭矫曲洞幽,别束行縢恣探逐。

洞里仙人不我瞋,遍启窗棂驱蝙蝠。

数堆石髓堪采吃,味美胜餐玄圃玉。

从今解笑嵇叔夜,俗骨尘缘无此福。

归来恍惚梦中游,欲记旋忘什五六。

明春约君共长往,拂石更题招隐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清初诗人汪琬所作的《吴公绅索洞庭游稿赋此寄之》,描绘了作者对山川景色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首句“平生爱山看不足”,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痴迷之情。接下来通过“支颐远望”、“飞帆挈行襆”等动作,展现了他渴望远离尘世、投身自然的向往。

诗中提到“山中佳处推石公”,石公山被推崇为美景之最,群峰在诗人眼中如奴仆般渺小,凸显了山势的雄奇与秀美。“橘林璀璨步障锦,云峦宛转屏风绿”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画卷。“天风不起镜流平”则写出湖面如镜的宁静,仿佛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山水长卷。

诗人与老僧的交往,增添了禅意与超脱,“炒栗煮茶频见肃”描绘了僧人的热情款待,而“枇杷花开雪满路”则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在洞中,诗人体验到了仙人的生活,感叹自己世俗之身难以享有这样的福分。

最后,诗人表示期待与朋友吴公绅共享未来的洞庭之游,并在石上题诗,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超脱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54)

汪琬(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严氏传砚斋(其一)

迢迢先泽冠东吴,太守诒谋近亦无。

绝胜风流王内史,祇书小卷付官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严氏传砚斋(其二)

室有牙签映缥缃,庭前书带数丛长。

封胡羯末今如许,未怕年来砚沼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严氏传砚斋(其三)

燕寝凝香有昔贤,百年手泽至今传。

铜山钱埒知多少,不敌君家宝砚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送惠生元龙并寄纶霞佥事

惠生元非山泽癯,东吴学者推通儒。

六经训故师马服,五言章句卑应徐。

连年襆被事行役,往返殆受饥寒驱。

平原先生富才望,生也从之曳修裾。

埙篪彼此迭酬倡,岂伊挟瑟逢齐竽。

昨朝喜生似忆我,拿舟竟过尧峰墟。

蓼花炫眼绕野岸,候虫聒耳鸣阶除。

此时空山苦寂寞,幸哉有客来门庐。

夜深共剪雨窗烛,年聆快论频轩渠。

生言平原许受粲,行将脂辖驰驴车。

丈夫故有四方志,安能拘守待兔株。

嗟予与生交契久,相需不啻蛩随驉。

如何忽被有力夺,后来彭戴知谁与?

一发青山是齐鲁,望中道路殊萦纡。

老夫老矣衰且甚,过从无日良可吁。

祇今平原亦间阔,折柬未附双鲤鱼。

江湖满地水流碧,鸿雁叫月天涵虚。

岁寒但愿佳眠食,为余问讯今何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