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碧堂

十一年如一欠伸,今朝又得快登临。

半城杨柳春风满,四野桑麻雨露深。

槛外翠峰重入眼,樽前白发遂惊心。

感今怀昔凭栏处,不觉崦嵫日已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吴渊在横碧堂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十一年如一欠伸,今朝又得快登临”以夸张的手法,将长时间的等待与期待浓缩为一次“欠伸”,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再次登临横碧堂的喜悦之情。这里的“欠伸”不仅指身体的动作,更暗含着内心的激动与渴望。

颔联“半城杨柳春风满,四野桑麻雨露深”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半城的杨柳随风轻摆,满城皆是春风的气息;四野的桑麻在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展现出一片繁荣的田园风光。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颈联“槛外翠峰重入眼,樽前白发遂惊心”则转向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诗人站在横碧堂的栏杆旁,眼前的翠绿山峰再次映入眼帘,而酒樽前的自己却已生出白发,不禁让人心生感慨。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衰老的生理现象联系起来,既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无奈与感叹。

尾联“感今怀昔凭栏处,不觉崦嵫日已沈”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站在横碧堂凭栏远眺时,心中涌起的对当下与过往的复杂情感。他感怀于今日的美景与自己的变化,不觉间,太阳已经西沉,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生命的流逝。这一联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和人生的短暂,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时间的独特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6)

吴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吴柔胜第三子。约生于宋光宗绍熙初,卒于理宗宝祐五年,年约六十八岁左右。嘉定七年中进士,调建德主簿。丞相史弥远在馆中留他,将授以开化尉,他谢道:“甫得一官,何敢躁进。”弥远就不再强他。累官兵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使、拜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公,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予祠。又力战有功。拜参知政事,未几,卒。渊著有《退庵集》、《退庵词》奏议及易解,《宋史本传》传于世

  • 号:退庵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0—1257年

相关古诗词

用前韵

每来登眺便眉伸,高处苍穹俨若临。

投老光阴随日晚,思归情绪与秋深。

鹭飞沙际迷人目,雁满江头动客心。

北望淮淝何处是,晚来烟雾正沈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官梅亭

畴昔花前屡举觞,重来鬓发已苍苍。

未容篱菊成归隐,且向官梅作醉乡。

每约松篁坚岁晚,肯随桃李竞春芳。

东风二月无人惜,片片霏霏雪自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霜蕤亭三首(其一)

正到春归恼客肠,荼蘼架上发孤芳。

刘伶嗜酒名为酒,薛女餐香肌亦香。

人已今朝衰鬓发,花犹昔日淡梳妆。

十年陈迹浑如梦,徙倚阑干到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霜蕤亭三首(其二)

东皇为代是南薰,酝酿成花迥出尘。

尽洗娇红春态度,独呈雅素雪精神。

牵衣弱蔓如留客,入枕清香更恼人。

月下星前曾醉插,肯容烦暑到冠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