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滁山二十咏(其二)有易醉翁亭为解酲阁者书以解㗅

醉醒惟许二能翁,兴废难移百代风。

若道水山无定属,今之健者岂惟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郭之奇的《游滁山二十咏(其二)》是一首题于醉翁亭改名为解酲阁的诗。首句“醉醒惟许二能翁”,点出醉翁之意,暗示两位能人醉中醒来仍能洞察世事,这里的“二能翁”可能暗指两位有智慧的长者。次句“兴废难移百代风”,强调历史变迁中人事兴衰难以改变时代的风气,表达了对世间沧桑的感慨。

后两句“若道水山无定属,今之健者岂惟公”,进一步深化主题,意思是如果认为山水的归属可以随意改变,那么现今的强者又岂止是眼前的某个人(这里“公”可能特指改亭之人)。诗人通过山水的比喻,暗示了世间英雄人物的更迭,表达了对人才辈出的赞美和对历史规律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借山水之说,寓言人事变迁,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社会现实与历史变迁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游滁山二十咏(其三)大正既改立文忠专祠而酿泉六一俱以次复其故迹

留得丰山故主人,诸贤后死始堪怜。

当年醉意今如在,但掬清泉似饮醇。

形式: 七言绝句

游滁山二十咏(其四)欧门桥却却望

峰回路转尽繁阴,独立萧然见古心。

为问诸宾从太守,何如禽鸟乐山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游滁山二十咏(其五)醉翁手植梅

不愧梅花是此人,环山得一永为邻。

冰心独壮千秋雪,老干还滋万古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游滁山二十咏(其六)酿泉

潺潺泻出两峰间,刮尽云根破石悭。

香冽寻尝归众口,清辉独洗醉翁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