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其一)

吹我合众笳,击我合众鼓。

擎我合众花,书我合众簿。

汝众勿喧哗,请听吾党语。

人各有齿牙,人各有肺腑。

聚众成国家,一身此尺土。

所举勿参差,此乃众人父。

击我共和鼓,吹我共和笳。

书我共和簿,擎我共和花。

请听吾党语,汝众勿喧哗。

人各有肺腑,人各有齿牙。

一身此尺土,聚众成国家。

此乃众人父,所举勿参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现代意识,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与个体、民主与共和的深刻思考。黄遵宪巧妙地将“合众”、“共和”的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合众花”、“共和花”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众人团结一致、共同建设国家的美好愿景。

诗中的“合众”与“共和”不仅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理念的反映,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民族团结、民主政治的向往。通过“击鼓”、“吹笳”、“书簿”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展现了众人参与国家事务的场景,强调了每个人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平等性。

“人各有齿牙,人各有肺腑”这一句,既是对个体独特性的强调,也是对多元化的肯定。它提醒我们,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这些多样性构成了国家的丰富性和活力。

“聚众成国家,一身此尺土”则表达了国家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整体,每个人都如同国家土地上的一寸之地,不可或缺。这不仅强调了个体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也暗示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最后,“此乃众人父,所举勿参差”一句,进一步深化了民主与共和的理念。它意味着国家是所有人民共同的父亲,任何决策都应基于全体人民的共识,避免分歧过大,确保国家的发展方向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同。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对国家与个体关系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民主与共和理想的一种艺术化表达。它通过日常生活化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传达出作者对于构建和谐、民主社会的深切愿望。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纪事(其二)

此党夸彼党,看我后来绩。

通商与惠工,首行保护策。

黄金准银价,务令昭画一。

家家田舍翁,定多十斛麦。

凡我美利坚,不许人侵轶。

远方黄种人,闭关严逐客。

毋许溷乃公,鼾睡卧榻侧。

譬如耶稣饼,千人得饱食。

太阿一到手,其效可计日。

彼党斥此党,空言彼何益。

形式: 古风

纪事(其三)

彼党讦此党,党魁乃下流。

少作无赖贼,曾闻盗人牛。

又闻挟某妓,好作狭邪游。

聚赌叶子戏,巧术妙窃钩。

面目如鬼蜮,衣冠如沐猴。

隐慝数不尽,汝众能知不?

是谁承馀窍,竟欲粪佛头。

颜甲十重铁,说恐难遮羞。

此党讦彼党,众口同一咻。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纪事(其四)

某日戏马台,广场千人设。

纵横乌皮儿,上下若梯级。

华灯千万枝,光照绣帷撤。

登场一酒胡,运转广长舌。

盘盘黄须虬,闪闪碧眼鹘。

开口如悬河,滚滚浪不竭。

笑激屋瓦飞,怒轰庭柱裂。

有时应者者,有时呼咄咄。

掌心发雷声,拍拍齐击节。

最后手高举,明示党议决。

形式: 古风

纪事(其五)

演说事未已,复辟纵观场。

铁兜绣袮裆,左右各分行。

宝象黄金络,白马紫丝缰。

橐橐安步靴,林林耸肩枪。

或带假面具,或手执长枪。

金目戏方相,黑脸画鬼王。

仿古十字军,赤旆风飘扬。

齐唱爱国歌,曼声音绕梁。

千头万头动,竞进如排墙。

指点道旁人,请观吾党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