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三吾所作的《与先复初州判》,表达了作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左身瘘痹耳仍聋”描绘了诗人身体的残疾,左半身疼痛且听力受损;“近被刀伤更怯风”进一步揭示了生活的艰辛,连微风都让他感到害怕。接下来,“亦有将军怜杜甫”以杜甫自比,暗示自己也有像古代英雄那样的人同情,但“岂无高弟念王通”又暗示现实中却缺少真正理解自己的知己。
“弊庐漫枉过朝使”表达了对于频繁来访的官员们的无奈,他们虽好意探望,但诗人因病体虚弱无法热情接待。“束帛终难强病翁”则直接表明了诗人无力承受厚重的礼物,更愿意保持病弱的状态。最后两句“欲涉湘江采蘅杜,美人遥隔暮云中”,诗人想象着湘江边采摘杜若(香草),以此寄托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而友人却如湘江彼岸的美人,只能在傍晚的云雾中遥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生活的困顿,又有对友情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