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清晨从杨村出发时所见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晓月到垂地”,晨曦初现,月光渐淡,仿佛已垂至大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残星入半江”,夜色退去,仅余几颗星星映照在江面上,增添了几分孤独与宁静之美。
“涧云当路白,柳叶向人黄”两句,将视线转向山间与岸边,山涧中的云雾洁白如雪,与道路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清冷而纯净的景象;而岸边的柳叶则在晨光中呈现出金黄色,与白色云雾形成鲜明对比,赋予画面以温暖与生机。
“豫水三千远,关门十日长”描绘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豫水蜿蜒流淌,似乎延伸至天边,关门则显得格外漫长,暗示着前方的路途充满挑战与期待。
最后,“到时鸿过尽,沙气拥斜阳”则展现了旅途的终点,此时大雁已飞尽,只有沙土中弥漫的热气与即将落下的夕阳相伴,预示着旅程的结束与新的开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旅途的深切体验,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充分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