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制使贾端明二首(其二)

天台山压众峰高,极胜穷幽是石桥。

在昔一诗留翠壁,至今万壑响青霄。

淮南草木皆沾润,塞北烟尘即便销。

将相功名古来有,可曾江上问渔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寄上制使贾端明二首(其二)》由宋代诗人释元肇所作,通过描绘天台山的壮丽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首句“天台山压众峰高”,以“压”字生动地展现了天台山的雄伟气势,仿佛它高耸入云,压倒了周围的群峰。接下来,“极胜穷幽是石桥”则点出了天台山的另一特色——那座连接着深幽之地的石桥,成为了通往神秘境地的象征。

“在昔一诗留翠壁,至今万壑响青霄。”这两句通过历史的回声,赞美了一首诗歌曾经在这翠壁上留下印记,至今仍能听到山谷间的回响,仿佛历史的声音穿越时空,依然回荡在天际。

“淮南草木皆沾润,塞北烟尘即便销。”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淮南的草木因历史的滋润而生机勃勃,塞北的烟尘在历史的影响下得以消散,形象地表现了历史对自然环境的深远影响。

最后,“将相功名古来有,可曾江上问渔樵。”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认为那些过往的将相功名,与江边渔夫和樵夫的生活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反思,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87)

释元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心春日

江边春日正迟迟,岸草汀蒲绿涨肥。

有户不扃僧懒出,种花无地客来稀。

破烟白鸟成双下,度堑昏鸦接翅归。

流转自怜乡国异,风光随处不相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吕教授游江心韵

鱼龙吹浪雪霏霏,更著青山倚落晖。

一幅风帆到烟寺,十年尘土愧征衣。

渔家蓑笠应堪换,老宿瓶盂未可依。

回首谢公楼上去,池塘春草昔人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湖上

五年踏破几芒鞋,山色湖光识再来。

鱼鸟散时浮鼓吹,烟云缺处见楼台。

白绵飞尽苏公柳,青豆初尝处士梅。

小立东风争渡急,句中无地著尘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庵中牡丹

谁将根底种灵丹,开处凡花比亦难。

胜赏莫嫌僧院僻,久长留到子孙看。

有时垂泪伤多雨,未肯扶头怯晓寒。

自笑色空俱照了,也来随例并阑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