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于思庸训导登道山亭观梅

道山亭下梅花村,坡仙作诗为招魂。

明姿照人隔寒水,瘦影带月欺黄昏。

先生颇厌郡斋冷,持书晚约窥山园。

松风吹香清人骨,地炉烟销酒初温。

孤标已出群卉上,故遣雪意迷晴暾。

和羹结子时较晚,先传春色来衡门。

天寒谷幽翠袖薄,岂知青鸟能传言。

明晨看花重有约,呼童扫石罗清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朱德润的《陪于思庸训导登道山亭观梅》描绘了冬日里梅花的清雅与傲骨,以及诗人与友人一同赏梅的雅趣。

首句“道山亭下梅花村”,点明地点,以“道山亭”与“梅花村”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接着,“坡仙作诗为招魂”一句,借用了苏轼(坡仙)的故事,暗喻梅花吸引着文人墨客前来欣赏,增添了诗意。

“明姿照人隔寒水,瘦影带月欺黄昏。”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梅花在寒冷的水中绽放,其明亮的姿态仿佛能照亮周围,而其瘦长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突出,甚至似乎在挑战黄昏的宁静,展现了梅花的坚韧与独立。

“先生颇厌郡斋冷,持书晚约窥山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署(郡斋)的厌倦,渴望在夜晚与友人一同前往山园赏梅,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松风吹香清人骨,地炉烟销酒初温。”松树的清香与炉火的温暖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充满诗意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冬日里的温暖与舒适。

“孤标已出群卉上,故遣雪意迷晴暾。”梅花以其独特的风姿超越了其他花卉,即使是在雪花纷飞的冬季,也能让阳光变得模糊不清,强调了梅花的与众不同与高贵。

“和羹结子时较晚,先传春色来衡门。”梅花虽开花较晚,但它的香气和色彩却能提前预告春天的到来,表现了梅花对季节更替的敏感与影响。

“天寒谷幽翠袖薄,岂知青鸟能传言。”即使在寒冷的山谷中,翠绿的衣袖也显得单薄,但青鸟却能传递消息,象征着梅花虽处偏远之地,却能通过某种方式被世人所知。

最后,“明晨看花重有约,呼童扫石罗清尊。”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约定第二天再次赏花,并准备了清酒,预示着他们将再次享受这美好的时光,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冬日里的一抹生机与雅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美好时刻的期待。

收录诗词(120)

朱德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陪杨仲弘先生观董羽画江叟吹笛天龙夜降图

黑云冥冥江叟出,暮泊孤舟夜吹笛。

怪雨盲风动地来,奔涛只欲沈江国。

一声吹罢关河黑,乱石随波山树侧。

云端夭矫见双龙,水气高寒星渐没。

闻声解意似相感,一曲未终人听寂。

吾闻应乾龙在天,潜鳞或跃藏深渊。

仙翁幻术偶惊世,粉图萧瑟能相传。

宋初董生学画龙,龙惊皇储真枝穷。

三百年来似转瞬,空令丹雘留遗踪。

请君急缄卷还客,叟似欲言龙欲逸。

淮南赤日土欲焦,祈汝飞腾作甘泽。

形式: 古风

次韵林彦栗赋小塑双睡婴

碧纱笼高天气清,枕肱睡熟谁家婴。

两家提孩各一态,昂头肥腮肌骨明。

仰者欠伸睫欲醒,俯者肉压丝裀平。

胖唇脱乳睡涎落,殷红淹眼春娇生。

自离襁褓恶泥土,况若塑就令人惊。

长安美人好华侈,臂环金彩娇颜頩。

低呼王孙挟金弹,勿使窗外栖禽鸣。

形式: 古风

观内厩洗马

黄云洒雨沙场秋,滩高水平凝不流。

晓霜袭透苍驼裘,圉人浴马津水头。

绿骠连钱双骅骝,日光射波脂腻浮。

青丝脱鞚黄金钩,轻爬短刷湿未收。

三花剪鬉平且柔,籋云骏气将无俦。

束刍斗豆岂马羞,茫茫丰草生林丘。

霜蹄胡为踏长楸,振鬣一跃期天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宿杨大使书斋晨起画扇

关河月落星垂空,怒蚊如雷窥帐中。

屋头初日炎雾起,坐想冰雪撑心胸。

人间能消几炎热,竹马小儿成老翁。

百年事过只如梦,痴蝇著人欺睡浓。

素纨入手意萧爽,挥斥暑酷无馀踪。

昔闻误笔王大令,我亦写作双长松。

他时爱画不爱扇,梧桐叶落生秋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