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幽情》由宋代诗人张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心境与生活状态。
首联“褊性多违俗,忘年只旧山”,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性格特点——性情偏执,不随波逐流,常常与世俗格格不入;同时,他选择与山为伴,远离尘嚣,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里,诗人以“忘年”二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
颔联“心随黄叶谢,身与白云闲”,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黄叶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消逝,而诗人的心却随着这自然的变化而平静下来,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身处于白云缭绕之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与宁静,远离了红尘的纷扰。
颈联“杜酒频应酌,莱衣剩喜班”,则展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一种情趣与满足。杜酒,泛指普通的酒,诗人时常举杯自饮,享受着孤独中的自在与乐趣;莱衣,古代孝子的服装,此处借指孝道,诗人虽身处幽静之地,但内心仍怀有对家庭和亲情的深深眷恋,感到无比的欣慰。
尾联“幽情在丛桂,为着槿篱环”,最后两句收束全诗,诗人将自己深邃的情感寄托于丛生的桂花与围绕四周的槿篱之中。桂花象征着高洁与美好,而槿篱则代表了简朴与自然,这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对亲情的怀念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