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不寐(其二)

更阑犹听响潇潇,天半雷声势转骄。

煮茗白沙泉细沸,拾书红蜡烛频烧。

三农待泽皆如愿,两地怀人共此宵。

榻下嬴僮无挂碍,一眠安稳到明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夜难眠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首联“更阑犹听响潇潇,天半雷声势转骄”以“更阑”点明深夜时分,窗外的雨声和雷鸣交织成一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紧张的氛围。雷声“转骄”二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雷声的气势,也暗含了诗人内心情绪的波动,仿佛外界的自然现象与他内心的激荡相互呼应。

颔联“煮茗白沙泉细沸,拾书红蜡烛频烧”则转向室内场景,通过煮茶与读书的日常活动,展现诗人在雨夜中的生活状态。煮茶时泉水细沸,红烛燃烧,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温馨感,也暗示了诗人在雨夜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努力。同时,“拾书”与“频烧”也体现了诗人的求知欲和对知识的渴望,即使在雨夜难眠之时,也不忘自我提升。

颈联“三农待泽皆如愿,两地怀人共此宵”将视角拉回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这里的“三农”指的是农民,他们期待着雨水的滋润以满足农作物的需求,而“两地怀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之情。这两者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体现了他对社会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关怀。

尾联“榻下嬴僮无挂碍,一眠安稳到明朝”收束全诗,以轻松的语气描绘了诗人希望在一夜安眠之后,能够迎来新的开始。这里的“嬴僮”可能是指仆人或小童,他们的无忧无虑反衬出诗人在经历了一夜的思绪后,对未来的期待与平静。整首诗在描绘雨夜景象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098)

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旧游有感

分明旧事不堪论,咫尺天涯更断魂!

流水落花空幻梦,青天碧海了无言。

燕归巢冷留泥迹,凤去台空有月痕。

翻是桃花情意好,似知崔护又过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偶成

眉尖眼角解温存,未必求凰曲动闻。

赋就金门期一献,可能无负卓文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兰草

兰草湘中种,罡风一折寒。

泪流三两副,思郁万千端。

骨峭人应绝,情深鬼不单。

小楼风雨急,红烛未烧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冬日游鹭岛榕林

久闻黄氏旧林皋,今日登临第一遭。

海气万重天外画,江山一览客中豪。

榕因送籁声偏永,鹤不惊寒啸愈高。

自少能诗曾搁笔,不期从此再抽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